医学学生数字健康认知与意图的演变:疫情前后调查研究的启示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 Evolving Medical Students’ Digital Health Perceptions and Intentions: Insights From a Prepandemic and Postpandemic Survey Study

AI与医疗健康 / 来源:www.jmir.org加拿大 - 英语2025-09-07 02:03:1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82字
该研究通过加拿大某医学院校疫情前(2020年)和疫情后(2023年)的两次调查,揭示了医学学生对数字健康技术(如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的认知和整合意愿显著提升。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感知有用性(β=0.34)和人工智能信念(β=0.27)是关键驱动因素,而疫情期间远程医疗使用率提升1.3至1.6倍。研究建议将数字健康培训纳入医学课程,以应对医疗数字化转型需求。
医学学生数字健康疫情前后认知提升关键驱动因素性别差异课程改革实践强化性别平等医学教育
医学学生数字健康认知与意图的演变:疫情前后调查研究的启示

研究背景

数字健康(dHealth)技术(如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移动应用)在医疗实践中日益重要,但医学课程普遍缺乏系统化数字健康培训,导致学生对数字化医疗环境准备不足。本研究通过对比疫情前(2020年)与疫情后(2023年)加拿大某医学院校的两阶段调查(样本量分别为184和177),分析学生认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发现

  1. 认知提升
  • 85%(306/361)的学生认为数字健康教育应为必修课。
  • 疫情后学生在患者沟通(3.4→4.2)、监测(3.3→4.0)、诊疗(3.6→4.2)等场景中使用数字健康的意图显著增强(P<0.001)。
  • 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经验从1.3升至1.5(P<0.001),远程医疗从1.2升至1.6(P<0.001),但医院IT系统和移动应用接触量保持稳定。
  1. 关键驱动因素
  • 感知有用性(β=0.37疫情前,0.34疫情后)和人工智能信念(β=0.39疫情前,0.27疫情后)是整合意图的核心预测指标(P<0.001)。
  • 结构方程模型解释力下降(R²=0.53疫情前→0.25疫情后),表明影响因素复杂性增加。
  •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显示,高整合意图需满足:强人工智能信念、重视数字健康教育,且配置一致性值超0.88,覆盖率达0.74。
  1. 性别差异
  • 非高整合意图群体中,性别反复成为核心条件,提示潜在数字健康采纳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方法论

  • 理论框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构建包含个体背景、促成条件、感知有用性、人工智能信念的模型。
  • 分析方法:采用基于组件的结构方程模型(SmartPLS)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验证变量间因果关系及多因素配置路径。

政策与教育建议

  1. 课程改革:需系统化纳入数字健康培训,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实践,以应对医疗环境数字化转型。
  2. 实践强化:通过模拟训练、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减少因经验不足导致的采纳障碍。
  3. 性别平等:针对性别相关差异设计干预措施,确保所有学生平等参与数字健康实践。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 地域限制:研究基于加拿大单所院校,结论需跨文化验证。
  • 因果机制:未来需结合质性研究(如访谈、焦点小组)深入探讨学生动机与担忧。
  • 技术迭代:需追踪生成式AI(如ChatGPT)等新兴工具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结论

新冠疫情加速了医学学生对数字健康的接受,但人工智能发展亦为重要推手。研究呼吁医学教育者重构课程体系,强化数字技能培训,以培养适应未来医疗环境的医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