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视频的学习(VBL)在医疗程序技能培训中日益普及,视频具有沉浸式学习体验和减少课堂讲解时间的优势。然而传统视频常缺乏关键操作细节,且关于分段互动视频的研究仍较匮乏。本研究通过准实验设计,采用整合程序表现量表(IPPI)评估127名学生在不同视频干预前后的表现,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非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静脉穿刺等程序中的技术熟练度(提升44.4%)、沟通能力(提升60.3%)和操作能力(提升50.8%)均有改善。分段互动视频与技术熟练度(r=0.223,p=0.012)和沟通技能(r=0.179,p=0.043)呈显著正相关,但整体能力相关性较弱(r=0.153,p=0.086)。研究建议后续应探索更广泛的技能领域、开展纵向研究并拓展医疗教育专业领域。
引言
程序性技能包括需要心理运动能力的医疗操作(如静脉穿刺)。传统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室练习等,但存在耗时且难以标准化等问题。视频学习通过标准化教学和重复观看优势,显著提升了程序技能训练效果。分段互动视频通过内容分段和嵌入测验等功能,克服了传统视频的被动性缺陷。本研究基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CTML)和加涅九大教学事件,设计了符合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视频。
方法
采用准实验设计比较传统连续视频组(n=63)和分段互动视频组(n=64)的学习效果。视频设计应用了七大多媒体原则:分段原则(划分准备/执行/收尾阶段)、冗余原则(通过语音而非文本说明)、模态原则(音频配合针头插入等视觉演示)、信号原则(用视觉线索强调针头斜面方向)、多媒体原则(图像与语音结合)、连贯原则(排除非必要信息)、空间邻近原则。评估工具采用IPPI量表,涵盖技术操作(64.1%达标率)、无菌维护(60.9%)、患者安全(59.4%)等维度。
结果
实验组在技术能力(70.3%达能力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55.6%)。分段视频组在准备(64.1%)、无菌维护(60.9%)、技术执行(53.2%)等方面表现突出,沟通技能中的医患关系建立(67.2%)和操作解释(60.9%)也显著提升。统计分析显示技术组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沟通组件差异显著(p=0.044),但整体能力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86)。
讨论
分段互动视频通过视觉线索(78%学生掌握静脉选择)、动画演示(60.9%提升无菌操作)和即时反馈测验(巩固知识)显著提升学习效果。然而能力评估的主观性和两周实践周期的局限性可能影响整体结果。建议后续研究延长实践周期,并结合临床指导。
结论
分段互动视频显著改善了程序技能(技术组件+23.5%)和沟通技能(提升17.2%),但能力发展需长期实践支持。研究为多媒体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建议未来研究需延长实践周期并结合临床指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