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确定三大主要风险因素:吸烟、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尽管这些风险因素至关重要,但仅在约半数经历心脏病发作的人群中存在。任何或全部这三种风险因素在年轻和中年成年人中的比例高于老年人群。无法单独归咎于其中某一风险因素,因为冠心病的表现无疑源于多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影响,但三者并存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疾病家族倾向尚未被充分理解,尽管在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的家庭中更为明显。在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存在的情况下,疾病最可能过早发展。血清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渐进关系,高血压亦是如此。然而,在三大主要风险因素中,过度吸烟可能最为重要。其他影响因素——如易形成血栓的倾向、糖尿病、体力活动不足、肥胖以及罕见的口服避孕药——可能在易感人群中诱发过早冠心病。人体脂肪积聚的部位也会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腹部区域储存的脂肪比大腿或臀部储存的脂肪风险更高。
心绞痛
“心绞痛”这一术语最早由英国医师威廉·赫伯登于1772年提出,他在著作中写道:
胸部存在一种疾病……其位置及伴随的窒息感与焦虑,使其恰当地被称为心绞痛。患者在行走时,尤其是进食后立即行走时,会突然感到胸部有“痛苦且极不舒适”的感觉,仿佛若强度增加或持续下去将令人窒息;一旦站立不动,所有不适感即刻消失。
赫伯登的初始描述至今仍准确;然而,心绞痛并无真正特征性症状。尽管胸部不适可被描述为“紧缩感”、“窒息感”、“压迫感”、“沉重感”或“挤压感”,但许多患者的感受描述并不精确。不适通常但不总是在胸骨后方,疼痛放射至喉咙或下颌,或沿双臂内侧下行的情况较为常见。患者可能无任何身体异常,心电图可能正常或仅在运动时显示短暂变化。
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阻塞(堵塞)的程度,其范围可能从三大主要冠状动脉分支部分堵塞处的冠状动脉肌肉张力小幅增加,到左主冠状动脉90%或更高程度的阻塞并累及其他主要冠状动脉。但冠状动脉造影揭示的冠状动脉疾病程度并不能直接决定治疗措施。
导致心绞痛的心肌缺血(流向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源于心肌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失调。若需求充分降低,暂时处于危险中的供应可能变得充足。这种平衡失调可能持续时间较短并自行纠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明显差于稳定型心绞痛,因其心肌梗死(心肌部分组织坏死)和猝死风险更高,需要每日监测和积极干预。
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相对孤立的不完全阻塞性病变时,存在两种替代治疗方案——药物或冠状动脉成形术(通过特殊导管对局部阻塞进行球囊扩张)。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冠状动脉严重阻塞或主要动脉近端一处或多处严重阻塞时,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通常需要使用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扩张血管)并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此阶段需给予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心脏中对肾上腺素产生反应的受体)以减少心脏工作的药物,以及降低患者血栓形成倾向的药物。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给予减少心脏工作的药物。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