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涵盖近15万人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开始使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严重生活事件风险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对于新确诊患者,药物治疗与两年内自杀行为、物质滥用、交通事故和刑事定罪发生率下降密切相关。这项研究提供了现实证据,证明ADHD治疗的益处远超核心症状的管理。
ADHD是一种影响儿童和成人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尽管通常在儿童期确诊,但症状常持续至成年,影响日常功能。已有研究证实ADHD患者面临意外伤害、物质使用障碍和法律问题的高风险,这些风险被认为与冲动行为以及情绪调节和执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虽然已有疗法和行为干预,但药物是许多ADH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药物使用显著增长,引发了关于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讨论。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药物能有效缓解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的核心症状,但这类试验存在局限性:观察周期短,且常排除伴有其他疾病的真实世界患者群体。
为弥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人员利用瑞典全国登记数据开展研究。这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采用"目标试验模拟"的创新方法,通过观察常规临床实践数据模拟随机对照试验结构。研究团队调取瑞典全国登记数据,分析2007-2018年间148,581名6-64岁新确诊ADHD患者的健康、人口和法律信息。
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两年跟踪:一组确诊三个月内开始持续用药,另一组未接受药物治疗。通过平衡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发现用药组自杀行为风险降低17%,物质滥用减少15%,交通事故下降12%,刑事定罪降低13%。对重复性事件的次级分析显示,药物治疗在所有五项指标中均具保护效应,包括意外伤害风险显著降低4%。
研究显示药物保护效应在特定人群更显著:对确诊前已有相关风险事件史的患者,物质滥用和犯罪风险降低幅度更大。比较不同药物类型发现,哌甲酯等兴奋剂相较非兴奋剂类药物效果更显著,这与临床指南推荐兴奋剂作为一线治疗的建议一致。
研究存在局限:未包含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信息,数据反映处方情况而非实际用药依从性。由于瑞典全民医疗体系的特殊性,结论在其他国家的适用性需进一步验证。通过阴性对照分析(检验ADHD药物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排除了健康意识等混杂因素影响。
该研究为ADHD治疗决策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启动并持续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病相关的最严重风险。研究由张乐、朱南波、Sjölander等学者团队完成,题为《ADHD药物治疗与自杀行为、物质滥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及犯罪风险:目标试验模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