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或成危险耐药菌温床Microplastics Could Be Creating Dangerous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 Scientific American

健康研究 / 来源:www.scientificamerican.com美国 - 英语2025-08-26 20:08:37 - 阅读时长2分钟 - 840字
本文系统揭示微塑料作为细菌基因交换温床的机制,通过分析全球多项研究,发现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可加速抗菌素耐药基因传播,其耐药性达普通环境的75倍。研究表明微塑料与抗生素结合形成"塑料圈"生态,已在全球水系检测到耐药菌富集现象,南极冰层和人体组织均发现微塑料污染,尤其警示废水处理厂等高危场景的传播风险。
微塑料耐药菌抗菌素耐药性危机公共健康耐药基因传播人类感染风险复合污染全球监测网络
微塑料或成危险耐药菌温床

微塑料正在将细菌转化为耐药超级病菌——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为微生物提供了完美的基因交换场所。最新研究显示,这种细菌的"温床效应"可能加剧全球抗菌素耐药性危机,据《柳叶刀》数据,该危机在2019年已造成500万人死亡,预计2050年将翻倍。

牛津大学微生物学家蒂莫西·沃尔什指出:"我们才刚刚触及问题表层"。当细菌附着在微塑料表面时,会形成生物膜(biofilm),这种密集的微生物群落犹如细菌的"性行为"现场,使得耐药基因在不同菌种间高速传播。埃克塞特大学公共健康研究员艾米丽·斯蒂文森领导的8月综述证实,微塑料表面的耐药基因浓度显著高于自然介质。

2018年德国、哥斯达黎加和英国学者首次发现,微塑料表面的大肠杆菌比自由菌群更易交换甲氧苄啶(治疗膀胱炎常用药)的耐药基因。2023年3月《科学报告》刊发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微塑料环境中的病菌对抗生素杀灭的抵抗力增强75倍。在欧洲奥得河的实地测试中,添加微塑料的水样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耐药菌数量显著增加。

厦门湾的对照实验揭示关键差异:微塑料表面形成活跃代谢的耐药生物膜概率是天然材料的10倍,这意味着同等暴露条件下人类感染风险提升10倍。更严峻的是,老化微塑料因表面电荷变化,可吸附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形成"抗生素-细菌"共存系统加速耐药进化。

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师穆罕默德·扎曼警告,微塑料的全球迁徙特性使其成为耐药菌的"特洛伊木马"。从南极冰芯到人体血液,这种污染已无处不在。在废水处理厂、医院排污口等污染热点区域,微塑料携带耐药菌的潜在传播风险尤需警惕。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家约翰·本格特松-帕尔梅强调:"我们已确证塑料表面耐药基因富集现象,但其对人体的实际威胁程度仍是待解难题"。当前亟需建立全球监测网络,特别是针对微塑料与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区域开展追踪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