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 - Wikipedia

硒与微生态 / 来源:en.wikipedia.org国际 - 英语2025-08-26 19:29:5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22字
人类微生物组指人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及其基因的集合,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细菌、古菌、真菌和病毒。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在免疫调节、营养代谢和疾病预防中起关键作用,其失衡与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密切相关。2024年发现新型类病毒元件"obelisks"和肠道菌群在百岁老人中的独特特征。
人类微生物组健康微生物平衡疾病肠道菌群皮肤微生物阴道菌群呼吸道微生物微生物组研究微生物组动态变化
人类微生物组

人类微生物组是指人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及其基因的集合。这些微生物主要分布于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部位,包括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形成共生关系,参与营养吸收、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等生理功能。

核心概念

人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基因数量与人体自身细胞相当。研究显示人体约有38万亿细菌细胞,而人体细胞约30万亿,细菌基因数约200万,是人类基因的100倍。微生物组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失衡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研究方法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正常人体微生物组成。2012年该计划发布重要成果,绘制了健康人体微生物基线图谱。研究中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识别细菌种类,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微生物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的合成。

主要微生物分布

皮肤

健康皮肤微生物以厚壁菌门(51.8%)、变形菌门(24.4%)、放线菌门(16.5%)和拟杆菌门(6.3%)为主。马拉色菌属在特应性皮炎区域占优,穗状发癣菌在头皮屑区域占主导。

肠道

健康肠道微生物主要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包括普氏菌、瘤胃球菌、阿克曼菌等。2024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具有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且百岁老人肠道中次级胆汁酸合成菌显著富集。

泌尿生殖系统

健康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通过产过氧化氢维持酸性环境。研究显示非洲裔女性乳酸杆菌比例较低,阴道pH值较高。子宫菌群研究存在争议,低生物量样本易受试剂污染影响。

其他部位

呼吸道微生物组在病毒感染中起调节作用,如新冠感染会增加假单胞菌数量。肺部微生物群落包括普雷沃菌、鞘氨醇单胞菌等9个主要属。

与疾病的关系

微生物组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

  1. 肠道菌群失衡与结肠癌、帕金森病、抑郁症相关
  2. 阴道菌群紊乱增加HIV感染风险
  3. 皮肤微生物失调引发特应性皮炎、银屑病
  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

2024年发现肠道中新发现的"obelisks"类病毒样元件和"oblins"相关蛋白,为微生物组研究提供新方向。研究还发现,健康与疾病状态下微生物组的功能潜力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参与炎症调节、代谢和免疫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

动态变化

微生物组受多种因素影响:

  • 婴儿通过阴道分娩和母乳喂养获得初始菌群
  • 移民会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
  • 饮食、抗生素、粪菌移植等可调节菌群
  • 运动可提高菌群多样性

最新研究显示,人体微生物组的代谢产物如吲哚-3-丙酸(IPA)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孕烷X受体调节肠道屏障功能。而三甲胺(TMA)经肝脏转化为三甲胺N-氧化物,与血管疾病相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