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肠道微生物群已被确认为细胞代谢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调节因子。该微生物群在婴儿期开始发育,并在三岁时完全建立。其与饮食及食物成分存在密切关联,影响着人类的整体健康、营养吸收及疾病状态。本综述重点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与功能组成、其对代谢活动的多维度影响、与食物成分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与代谢综合征(MetS)的关联机制。同时,我们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影响代谢综合征的潜在生物学路径,并系统综述了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菌与益生元补充、粪菌移植(FMT)、药物干预(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及代谢手术等手段对宿主代谢的调控作用。这些创新疗法预计将在近期实现临床转化。
引言
朱舒亚·莱德伯格首次提出人类微生物组概念,定义为"栖息于人体环境中的共生微生物、互惠共生体及病原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其在预测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人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中多数执行重要生理功能并构成"正常微生物组"。这些正常微生物组成员不会引发人体疾病。据估算,人体含有10万亿至100万亿个微生物,主要集中于肠道。肠道微生物主要包括定植于胃肠道的细菌、酵母及其他微生物。已识别的微生物门系中约70%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Bacillota),超过90%的肠道微生物被归类于这两个门系。
属于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微生物在结肠中定植,构成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部分。这些菌群通过代谢多糖和低聚糖为宿主提供营养支持。除厚壁菌门外,包括疣微菌门(如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和拟杆菌门(如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在内的多个菌门均可将难消化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短链脂肪酸(SCFAs)。这些代谢产物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关键能量来源,在维持肠道健康和抗炎作用中具有核心价值。这两个菌门中包含数百种微生物,成年人下消化道约含400-500种细菌。人体口腔、胃和小肠也存在独特的微生物群落。我们的肠道细菌在消化、免疫系统发育及健康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复杂性仍需深入研究。
微生物组在促进人类健康中具有多重功能,包括调节免疫应答、辅助药物代谢、促进营养吸收、提升生物利用度、抗病原体侵袭、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提取食物营养等(见图1)。在健康成人中,肠道黏膜与微生物群呈现共生关系。微生物群通过获取宿主膳食成分获得营养,同时为宿主提供代谢、免疫和肠道保护效益。
核心功能解析
当食物进入人体后,微生物群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提取营养物质并产生有益代谢物,促进营养吸收并满足机体需求。肠道微生物群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协助抵御病原体感染。在发酵膳食底物后,细菌代谢的主要产物为短链脂肪酸(SCFAs)和气体。除复杂碳水化合物外,短链脂肪酸还可通过氨基酸和宿主黏蛋白等内源性物质发酵产生。
拟杆菌属(Bacteroides)、罗氏菌属(Rosebur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粪杆菌属(Fecalibacterium)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等菌群可将难消化的低聚糖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丁酸、丙酸和乙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为健康人体提供重要能量来源。在胃肠道中,上皮细胞快速吸收短链脂肪酸用于调控基因表达、趋化性、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等细胞活动。结肠上皮细胞约60-70%的能量需求由短链脂肪酸满足,占人体总热量需求的5-15%。
药物代谢关联
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外源物质和药物的能力在40多年前首次被发现。近五十年研究证实,超过30种药物可作为肠道微生物的培养基。图1显示肠道微生物组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多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能影响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虽然已有新技术可研究微生物群对药物处置、疗效和毒性的影响,但具体机制、反应特征及致病菌种类仍需深入探索。
致病机制阐释
持续性低度炎症(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和肠道屏障破坏导致细菌或其产物(如内毒素)进入血液引发炎症。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机制维持肠道完整性:当代谢失衡时,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紧密连接蛋白(如闭锁蛋白和occludin)表达下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同时,肠道微生物可调节黏液层厚度和抗菌肽分泌,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
干预治疗策略
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微生物群调控策略可改善宿主健康。益生菌是活体微生物,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及其微生物群互作、调节免疫系统及产生有机酸和抗菌物质发挥作用。一项针对53名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显示,益生菌干预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益生元作为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可选择性刺激有益菌生长和活性,包括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和菊粉等。
结论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受环境条件、人体测量指标、饮食、抗生素使用、压力及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营养素在促进健康微生物群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维生素A、B12、C和D等微量营养素支持有益菌群生长,而微生物群也可增强钙和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同时产生维生素K和部分B族维生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阐明微生物群与宿主基因组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代谢综合征的精准治疗效果。
未来展望
虽然自20世纪以来肠道微生物群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其在代谢综合征管理中的应用仍需深入探索。当前研究重点聚焦于微生物群移植的标准化方案、工程化益生菌的开发,以及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个性化饮食策略。随着单细胞测序和多组学整合分析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十年内将实现微生物群导向疗法的精准应用,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提供革新性治疗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