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研发管线洞察报告2025:临床试验研究、EMA、PDMA、FDA审批、作用机制及重点企业Migraine Pipeline Insights Report 2025: Clinical Trial Studies, EMA, PDMA, FDA Approvals, MOA, ROA, NDA, IND, and Companies - The Globe and Mail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ww.theglobeandmail.com美国 - 英语2025-09-05 23:22:4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53字
本报告全面分析全球30余家药企在偏头痛治疗领域的研发动态,涵盖艾伯维、百康制药等企业开发的30+在研药物。重点解读AXS-07、STS-101等突破性疗法的临床进展,详细呈现药物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及适应症布局。通过EMA/FDA审批动态、临床试验数据、分子类型分类等多维度解析,揭示偏头痛治疗领域的研发趋势、市场驱动力与未满足临床需求。
偏头痛研发管线临床试验药物审批作用机制关键企业CGRP靶点新型疗法市场趋势健康
偏头痛研发管线洞察报告2025:临床试验研究、EMA、PDMA、FDA审批、作用机制及重点企业

偏头痛研发管线洞察报告2025

DelveInsight最新发布的《2025偏头痛研发管线洞察报告》揭示了全球30+药企与30+在研药物的布局,全面涵盖临床及非临床阶段产品,按产品类型、研发阶段、给药途径及分子类型进行分类评估,并重点分析终止项目的技术特征。

关键研发进展

  • 艾伯维(AbbVie)(美国)

2025年9月3日启动针对儿童及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治疗的临床试验,评估ubrogepant药物的安全有效性。该药物已获批用于成人治疗,本次研究纳入6-17岁受试者,分为药代动力学队列和主研究队列。

  • 梯瓦制药(Teva Branded Pharmaceutical)(美国)

同日启动子午线偏头痛预防疗法fremanezumab的长期安全性研究,面向6-17岁儿科患者。除评估皮下注射剂型的耐受性外,还将同步分析药物免疫原性及抗体对疗效的影响。

  • 企业竞争格局

重点企业包括萨特玛制药、百康制药、艾尔建、辉瑞子公司Pulmatrix、礼来公司、托尼克制药等,覆盖单抗、小分子、肽类等多类分子研发。

突破性在研药物

  • AXS-07(艾思科制药 Axsome Therapeutics)

新型口服多机制药物,采用MoSEIC™技术实现美洛昔康快速吸收与长效作用。通过抑制CGRP释放与神经炎症通路,已提交新药申请(NDA)。

  • STS-101(萨特玛制药 Satsuma Pharmaceuticals)

基于干粉吸入技术的二氢麦角胺(DHE)改良制剂,通过鼻腔递送实现更优生物利用度。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等待FDA审批。

  • Zavegepant(百康制药 Biohaven Pharmaceuticals)

第三代CGRP受体拮抗剂,具备高亲和力与结构特异性。可开发为鼻喷剂、皮下注射及口服剂型,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 TNX-1900(托尼克制药 Tonix Pharmaceuticals)

鼻喷剂型催产素衍生物,通过抑制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导,作用机制区别于传统CGRP抑制剂。现处于IND申报前阶段,临床前研究表明其能有效阻断CGRP释放。

研发全景分析

  • 给药途径(ROA)

涵盖口服、皮下、静脉、透皮等7种途径,其中口服剂型占比达42%。

  • 分子类型

小分子(65%)、单抗(23%)、肽类(12%)构成主要研发方向,寡核苷酸类新兴疗法占比持续上升。

  • 临床阶段

后期阶段(III期+注册前)药物占比30%,II期40%,临床前阶段占30%,显示该领域研发管线充沛。

  • 合作网络

2024年共发生17起研发合作,涉及企业间合作(如艾伯维-礼来)、产学研合作(麻省理工-百康制药)及跨国授权(日本武田-美国Allodynic)。

市场趋势与挑战

报告指出,CGRP靶点竞争激烈但存在疗效天花板,新型作用机制(如TACR1受体拮抗剂)研发加速。美国市场受医保覆盖政策驱动,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8亿美元,但生物类似药上市可能冲击现有定价体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