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识别他人情绪时过度解读为积极信号的现象,可能是大脑衰老和认知能力衰退的早期征兆。这项由英国与以色列科研团队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积极偏差"现象,可能不仅是情绪调节机制,更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预警信号。
传统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老年人倾向于关注积极信息是适应性表现。但研究团队通过665名18-89岁受试者的实验发现,年龄增长与面部情绪识别模式存在特殊关联:老年组更易将模糊表情判定为积极情绪,同时对负面情绪识别能力减弱。这种认知偏差程度与大脑海马体和杏仁核的灰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这两个区域是情绪处理的核心区域。
研究特别指出,虽然积极偏差与抑郁症状无直接关联,但与认知功能下降指标显著相关。这一发现为区分正常衰老、抑郁状态和早期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视角。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识别困难的负面情绪(愤怒、恐惧、悲伤)本身具有更高识别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偏差形成的生物基础。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神经科学家Noham Wolpe强调,当前研究虽为横断面设计,但揭示了早期认知退化与情绪识别障碍的潜在联系。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特别是表现出早期淡漠症状的个体。
这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表明,面部情绪识别测试可能发展为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筛查工具。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窗口期确定新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及时开展有效干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