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VT或V-tach)是一种起源于心室下部腔室的异常电信号引起的快速异常心律。这些异常信号会阻断正常心跳传导,使心脏跳动过快导致无法有效泵血。治疗包括病因管理及必要医疗干预。
什么是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一种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无法在每次搏动间充分充血。正常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起源于心室而非正常传导通路,可能危及生命。持续30秒以上的心室颤动属紧急状况,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有时会转化为更危险的室颤。当发生V-tach时,血压下降导致胸痛或头晕,因为快速心跳使心室充盈时间不足,且心肌收缩协调性下降,如同公交车在车站停留过短而无法载满乘客。
症状与病因
心室颤动症状
包括:
- 胸痛
- 呼吸困难
- 心悸
- 头晕
- 意识模糊
- 昏厥
心室颤动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其他病因包括:
- 心力衰竭
- 心肌病/心肌炎
- 心脏瓣膜病
- 心梗或心脏手术史
- 结节病
- 长Q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电解质紊乱
- 甲基苯丙胺/可卡因等兴奋剂
诊断与检测
诊断方法
心电图(ECG/EKG)是主要诊断手段,需连续记录三次以上心室异常搏动。辅助检查包括:
- 心脏事件监测器
- 电生理学检查
- 负荷试验
- 超声心动图/心脏CT/MRI
- 血液检测
- 冠状动脉造影
心室颤动分类
- 持续性:发作超过30秒
- 非持续性:发作少于30秒
- 单形性VT:ECG显示相同电波形态
- 多形性VT:ECG呈现不同电波形态
治疗管理
治疗方案
出现症状或发作超过30秒者需立即治疗。常规治疗包括:
- 药物:β受体阻滞剂减缓心率,钾通道阻滞剂维持正常节律
-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实时监测并纠正异常心律
- 心脏消融术:通过导管消融异常电信号起源区域
紧急情况下采用心肺复苏(CPR)和电复律,静脉用药如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
预后与展望
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者(尤其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两年死亡率可达1/3,ICD可显著改善生存率。电解质紊乱引起的V-tach经治疗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通过射频消融可完全治愈。
克利夫兰诊所提醒:异常心律需及时就医,按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植入医疗设备者需特别注意随访频率,遵循心脏健康饮食和运动计划。
医学审核:2025年08月13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