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初,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报告了创纪录的323种在售药品短缺。同年晚些时候,飓风"海伦"导致某制药厂停产,引发静脉输液产品供应链断裂,造成超过86%的医疗机构面临IV液体短缺的严峻挑战。
作为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Baptist医疗中心的药房运营经理,我始终致力于确保患者安全和供应链稳定,这包括应对药品短缺管理。过去十年间,几乎所有药品和医疗器械都曾因供应中断出现短缺,从抗生素到阿片类药物,最近更波及静脉输液产品。这促使我们必须建立供应链冗余系统,并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浪费。
有幸参与实施新技术以提升患者药学服务的实践,近期我们升级至最新一代静脉输液配制机器人系统。传统无菌配制依赖人工操作,容易产生操作漏洞和人为错误风险。自动化技术,特别是药房流程中的机器人应用令人振奋,因为它们能显著降低人为错误概率,这是患者安全领域的重大突破。条形码扫描、图像捕捉和重量验证等安全功能是这些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我亲身见证了这些技术实施后产生的显著成效。
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无菌配制自动化还带来多重效益。与多数医疗机构相似,Baptist Health过去依赖503B条款下的外包药房供应药品。但外包药品供应频繁中断,包括生产暂停、药房关闭或药品突然停产等情况。单纯依赖503B机构会使关键用药需求面临重大供应风险。
实施无菌配制技术使我们大幅减少对CSP(无菌配制产品)外包的依赖,同时提升了药品供应链的灵活性。现在我们能够快速在自主生产和外包之间灵活切换配制需求,有效缓解了药品断供、工作流程中断以及配药人员的工作负荷。
在应对人员编制挑战的同时,另一个重要课题是确保员工的规范培训,特别是在药房无菌配制领域。这项工作需要高度专注细节的专业技能,必须始终确保安全性、无菌环境和操作效率。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团队培养。
我们选择奥米尼塞尔公司的静脉输液配制服务支持院内无菌配制项目。通过其资源管理和服务机器人技术,并结合其药品目录、数据分析和项目专长,我们优化了CSP生产。每周数千剂的制备能力显著降低了团队工作负荷,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其他职责。
变革管理是另一挑战。在应对新患者需求(如提供最新特异性疗法)、落实美国药典<797>最新无菌标准等监管要求时,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是首要任务。技术革新有效缓解了部分压力。
医疗行业历来在技术采用方面相对滞后。但面对持续的药品短缺和人员编制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技术对运营改善的积极影响。
对于考虑引进无菌配制机器人的机构,建议首先评估当前配制需求,包括自主生产和外包产品。同时要全面考量机器人技术带来的优势,我们已实现财务正向回报,但更重要的是安全性、无菌保障、准确性及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使投资物有所值。了解IV机器人应用的监管环境同样至关重要。
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随着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其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将更加强大。作为药房管理者,我们需要克服技术引进和改进的障碍,最终实现最佳患者护理的目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