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的纽约时报文件显示,白宫计划起草行政命令限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向美国输出新药分子。
美国制药业近年来重要的新分子来源正面临政策风险。据报道,白宫正在筹备一项行政命令,将限制从中国输入药品,包括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实验性治疗方案。
这份由《纽约时报》首次披露的行政命令草案显示,政策重点针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报道称这种"技术替代"趋势引发了担忧,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波士顿、旧金山等制药产业中心。
据披露的政策提案显示,将重点审查中美企业间的授权交易。过去几年,美国制药企业为获取新药分子,此类交易数量持续增长。根据草案,这些交易将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审查,该机构负责评估外国投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另一项提案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强对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审查,并对使用中国临床数据的申请收取特别监管费用。目前FDA已要求晚期临床试验数据需来自美国患者。
据《纽约时报》分析,该行政命令背后存在多方利益博弈。包括彼得·蒂尔、谢尔盖·布林和科赫家族等科技富豪支持限制中国影响力,他们在美国初创企业有大量投资,担忧美国制药业困境可能冲击这些投资。
辉瑞、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药巨头则反对这项政策,这些企业近年来大量收购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药物分子。2025年上半年仅制药业就在中国投入48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投资额。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及产业界已多次警告生物技术领域可能丧失对中国的领先优势。
该行政命令的另一目的是推动药品生产本土化,重点包括抗生素和泰诺等非处方止痛药。草案显示,随着美国本土生产能力提升,政府将优先采购本土生产的此类药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