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通道:解决临床试验参与的障碍Clinical Trial Enrollment: Patient Access & Addressing Barriers - The Cardiology Advisor

心脑血管 / 来源:www.thecardiologyadvisor.com美国 - 英语2025-09-20 02:16:57 - 阅读时长8分钟 - 3674字
本文深入探讨了临床试验参与中存在的多重系统性障碍,包括患者认知不足、历史信任缺失、后勤挑战及严格入组标准等,并通过阿根廷和新加坡心脏病学专家的访谈,揭示了这些障碍如何导致少数群体(如女性、非白人群体及亚裔)代表性严重不足,进而损害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医疗公平性;文章强调了建立透明沟通机制、优化资源可及性、加强社区支持及推动全球协作等关键策略,以促进更广泛和多样化的临床试验参与,最终确保医学进步惠及所有人群,为改善全球心血管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临床试验患者健康参与障碍信任缺失后勤经济问题入组标准医患关系证据质量女性健康资源策略
解锁通道:解决临床试验参与的障碍

临床试验参与对推进医学科学和医疗服务至关重要。遗憾的是,试验人群的显著差异仍然存在。这不仅影响研究数据,还关系到患者及其家人的实际健康结果。尽管该问题已被认识多年,但要求在研究设计中实现更广泛代表性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深入了解这一议题,我们采访了两位顶尖专家。西西莉亚·巴伊特博士(Cecilia Bahit, MD)是阿根廷罗萨里奥INECO神经科学研究所(INECO Neurociencias)的心脏病学主任,同时担任美国Baim研究所(Baim Institute)临床研究高级总监。

我们还对话了林卡罗琳博士(Carolyn Lam, MBBS, PhD, FACC, FAMS, FESC)。林博士是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National Heart Centre Singapore)的心脏病学高级顾问及女性心脏健康中心主任,同时在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担任教授,并出任Baim研究所亚太地区研究与人工智能创新主管。

以下是他们对阻碍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因素及推动更广泛参与的解决方案的见解。

患者能获得什么?试验参与的益处

巴伊特博士解释说,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多重潜在优势。“临床试验使患者获得常规医疗服务、定期门诊随访、标准化治疗或循证药物,以及接触前沿疗法和设备的机会。”她还指出参与者对医学研究的贡献惠及自身及他人。“事实上,研究显示多数曾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愿意再次加入,甚至安慰剂组参与者也因参与研究而提升了生活质量,”她分享道。

当被问及益处时,林博士提到了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指出参与试验的患者往往比未参与者获得更佳健康结果。“这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她解释道,“患者能获得反馈,从而更有动力坚持生活方式改善和用药依从性等。在长期结局试验中,受试者与试验团队常建立紧密关系。知道有人全程陪伴并跟踪进展,能显著改善结果。”

林博士还表示,大型试验可营造社群感。“患者通过试验网站相互联系,意识到有许多人面临相同健康问题。”她认同临床试验参与能提前接触范式转变型药物,但认为根本动机是利他主义。“患者希望帮助改善他人医疗服务。尽管我们可能认为吸引力在于试验中获得的密切关注或药物获取,但更深层的动力往往是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使命。”

理解患者恐惧及其他障碍

巴伊特博士指出,试验参与的最大障碍包括认知不足、患者恐惧、后勤问题、经济限制及严格的入组标准。

“许多患者甚至医生从未听说相关试验。若医生不熟悉试验机构,或患者未就诊于开展研究的专科医生,便无法推荐参与,”她说。

她认为信任缺失是另一常见且被低估的问题。“患者可能担忧副作用、接受安慰剂,或被视为实验对象。例如,女性参与试验的意愿常低于男性,多因信任度或舒适感较低。克服这些问题需通过清晰沟通、风险透明化及正视历史不当对待来建立信任。”

“总体而言,频繁门诊随访、前往研究医院的交通需求及工作时间冲突,使试验参与对患者构成负担。通勤困难和日程冲突(如工作或照护责任)可能导致患者拒绝参与。”

“尽管试验性治疗和随访通常免费,患者仍面临间接成本,如交通费用、无薪休假或托儿需求。”

巴伊特博士还提到临床试验的严格入选/排除标准问题。“这些限制性标准使许多真实世界患者不符合资格,导致入组率低及特定群体代表性不足。”

“其他因素也起作用,如语言文化障碍、家庭支持缺失,以及患者难以应对研究的不确定性,”巴伊特博士补充道。

林博士表示,恐惧是阻碍参与的核心。“首先是未知恐惧,包括副作用担忧。其次,随机化机制使患者可能无法获得‘新疗法’(试验药物或程序)。”她认为患者尤其担忧接受安慰剂,这在近期肥胖症试验中尤为突出。

“以我所在的亚洲地区为例,患者常担忧其人口数据未被充分研究,”林博士补充道。“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对亚裔人群减半用药剂量。副作用可能不同,因此存在质疑:‘你们真的了解我们的人口特征吗?’种族、性别等因素若未建立信任关系,患者易产生‘被当作小白鼠’的感觉。”

支持患者突破障碍

巴伊特博士分享了一位患者的故事:一名中年非裔女性心房颤动患者曾犹豫是否加入心血管临床试验。“她因历史上非裔受试者在研究中遭受不当对待而担忧。她的心脏病专家额外花时间认可其顾虑,解释现有伦理保障措施(如机构审查委员会、知情同意权、独立监测等)。”

“该患者被转介至临床试验点,并由一名非裔女性研究协调员对接。双方讨论了试验如何通过提供有前景的新疗法惠及她,同时强调参与完全自愿、可随时退出,甚至能与研究者协商调整随访频率(如解决日程或交通负担)。最终,她成功入组。事后她表示很感激能为研究贡献力量。”

林博士认为,医患关系既定的提供者最可能成功招募患者。“作为已认识你的患者,而非完全陌生人的接触,更易建立信任。”她强调利用数据向患者展示干预措施对相似体型或背景人群的影响至关重要。她还指出医生必须“向患者保证:你仍是他们的主治医师,将继续提供治疗和监测,甚至可能比非试验患者获得更密切的关注。”

患者障碍如何影响证据质量?

巴伊特博士解释道,当特定少数群体(主要是非白人及女性)未被纳入或代表性不足时,研究结果的完整性、普适性及应用性均受损害。“这也影响监管机构的审批。临床试验是证据生成的金标准,但若证据不能反映更广泛人群,则其价值大打折扣。”

“我们知道,女性在心血管试验中历史代表性不足,导致我们缺乏针对心脏病女性的最佳治疗知识。正如我有幸合著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综述文章详述,这种代表性不足迫使我们依赖观察性数据或从男性结果外推治疗女性。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某些疗法对这类群体的确切效果,”巴伊特博士说。

“这会限制重大疾病循证药物的可及性。尽管心血管疾病是女性头号杀手,但试验中女性稀缺导致其护理存在诸多未解问题。当然问题不限于女性——许多试验过度纳入年轻、健康、白人男性参与者,”她补充道。

林博士称代表性不足“在多层面造成灾难性影响”。她表示:“这直接损害研究结果对少数群体的临床适用性。我需特别强调女性参与问题。我们并非唯一重要亚群——现实中女性占人口半数以上,但试验中却代表性不足。女性可能对某些药物更易出血,但如何评估这些罕见不良反应?心血管试验中必须纳入足够数量、不同体型及药效动力学特征的女性,因为这是女性头号杀手。”

林博士认为女性参与存在特殊细微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决策方式。女性倾向获取充分信息并权衡利弊,但决策时往往未获足够时间和信息。需承认许多女性身兼多职,安排托儿等事宜才能赴约。提供额外支持至关重要。”

她还指出:“世界经济论坛已凸显保障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要性。他们认定心血管疾病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需求。”

医生可用的策略与资源

“在美国,资源丰富如ClinicalTrials.gov,”巴伊特博士分享道。“这一在线数据库允许医生按疾病、地点等条件搜索全美乃至全球的适用试验。医生可借此查找试验信息及协调员联系方式,或指导患者自助使用。”

“另一资源是CenterWatch临床试验列表服务,提供可搜索的试验清单及患者友好型说明。特定疾病基金会(如美国癌症协会或美国心脏协会)也提供试验搜索工具或热线。”

“此外,ResearchMatch是国家级注册平台,参与者可登记并匹配研究者需求。这些平台通过主动连接填补信息鸿沟。心脏病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学术协会网站通常也设有临床试验专区。”

巴伊特博士强调,除数据库外,本地合作至关重要。“学术医疗中心和大型医院常设研究办公室。非研究型医生若想了解本地专科试验,可联系这些中心。据我经验,与附近试验点建立关系、成为转诊医生并定期查阅上述资源,是保持信息更新的最佳方式。”

林博士提及近期推动女性及亚太地区人群(APAC)试验参与的倡议。“我们有时被称为少数族裔,但APAC人口占全球多数。试验中我们需要更多代表性。”针对这一需求,林博士兴奋地分享:2025年8月刚宣布的《柳叶刀》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委员会(Lancet Commiss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PAC)即将启动。

参考文献:

  1. Lam CSP. 如何将性别和性别因素纳入心血管临床试验设计. 《循环》. 2022年2月14日在线发表.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8771
  2. Perera A. 霍桑效应:定义、运作机制及规避方法. 《Simply Psychology》. 2024年2月13日在线发布. 2025年8月18日访问.
  3. Vervoort D, Wang R, Li G, 等. 应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全球负担:JACC前沿综述.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2024年6月17日在线发表. doi:10.1016/j.jacc.2024.04.028
  4. 全球女性健康联盟. 世界经济论坛. 2025年. 2025年8月18日访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