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创伤性脑损伤通常由头部或身体受到猛烈撞击或震荡引起。穿透脑组织的物体(如子弹或颅骨碎片)也会造成此类损伤。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可能暂时影响脑细胞功能。更严重的损伤可能导致脑组织淤伤、撕裂、出血和其他物理损害,这些损伤可能引发长期并发症或死亡。
症状
创伤性脑损伤可能产生广泛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部分症状可能在受伤后立即出现,而另一些可能延迟数天或数周显现。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其症状可能包括:
生理症状
- 头痛
- 恶心或呕吐
- 疲劳或嗜睡
- 言语障碍
- 头晕或失去平衡
感官症状
- 视力模糊、耳鸣、口中有苦味或嗅觉变化
- 对光线或声音敏感
认知、行为或心理症状
- 短暂意识丧失(数秒至数分钟)
- 未意识丧失但呈现眩晕、困惑或定向障碍
- 记忆或注意力障碍
- 情绪波动
- 抑郁或焦虑
- 睡眠障碍
- 睡眠时间异常延长
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
症状可能包括轻度损伤的所有表现,并新增以下情况:
生理症状
- 意识丧失从数分钟延长至数小时
- 持续性加重头痛
- 反复呕吐或恶心
- 癫痫发作
- 瞳孔扩张
- 鼻腔或耳道流出透明液体
- 无法从睡眠中唤醒
- 手指或脚趾无力或麻木
- 协调能力丧失
认知或心理症状
- 严重混乱
- 易怒、攻击性或其他异常行为
- 含糊不清的言语
- 昏迷及其他意识障碍
儿童症状
婴幼儿可能无法表达头痛、感官问题等感受,需注意以下变化:
- 饮食习惯改变
- 异常易怒
- 持续哭闹且无法安抚
- 注意力变化
- 睡眠模式异常
- 癫痫发作
- 情绪低落
- 嗜睡
- 对喜爱玩具或活动失去兴趣
就医时机
若本人或儿童遭遇头部或身体撞击后出现行为改变,应立即就医。若出现创伤性脑损伤症状,需急诊处理。"轻度"、"中度"和"重度"术语用于描述对脑功能的影响,但即使是轻度损伤也需及时诊断与治疗。
病因
主要由头部或身体创伤导致,损伤程度取决于致伤性质和冲击力。
常见原因包括:
- 跌倒: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常见于床铺、梯子、楼梯或浴缸跌落。
- 交通事故:涉及机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事故。
- 暴力:枪伤、家庭暴力、儿童虐待及婴儿摇晃综合征。
- 运动伤害:足球、拳击、橄榄球等高冲击运动。
- 爆炸伤害:军事人员常见,压力波可能破坏脑功能。还包括弹片穿透伤、头部撞击或爆炸后跌倒。
风险因素
高风险人群包括:
-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至4岁)
- 青少年(15-24岁)
- 60岁以上老人
- 任何年龄段的男性
并发症
意识改变
- 昏迷:广泛脑损伤导致无反应状态,数日到数周后可能恢复或转为植物状态。
- 植物状态:睁眼、发声、反射性动作,但无环境意识。
- 最小意识状态:保留部分自我或环境意识。
- 脑死亡:脑电活动完全消失,撤除呼吸机后呼吸停止。
生理并发症
- 癫痫(创伤后癫痫)
- 脑积水(脑脊液积聚)
- 脑膜炎(颅骨骨折后细菌感染)
- 血管损伤(引发中风)
- 持续头痛
- 眩晕
颅底损伤可能导致:
- 面瘫或面部麻木
- 嗅觉/味觉丧失
- 视力障碍
- 吞咽困难
- 耳鸣/听力丧失
认知障碍
- 记忆、学习、判断力受损
- 执行功能障碍(多任务处理、组织规划等)
交流障碍
- 语言理解/表达困难
- 社交技能障碍(语调控制、非语言信号识别)
行为与情绪变化
- 自控力下降
- 情绪波动(抑郁、易怒、缺乏共情)
感官问题
- 持续耳鸣
- 视觉盲区/复视
- 味觉/嗅觉异常
- 平衡障碍
退行性脑病
重复性脑损伤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风险,但个体关联尚不明确。
预防措施
-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儿童应使用合适的安全座椅。
- 避免酒驾:包括药物影响下的驾驶。
- 佩戴头盔:骑行、滑雪、滑板等运动时。
- 环境警惕:禁止行走/驾驶时使用电子设备。
预防跌倒
- 浴室安装扶手和防滑垫
- 改善家居照明
- 清理楼梯杂物
- 定期视力检查
儿童防护
- 楼梯加装安全门
- 游乐场地面铺设减震材料
- 防止儿童攀爬阳台或消防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