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分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防治咋区分?看这里!

作者:张熙
2025-07-16 10:30:01阅读时长3分钟1463字
儿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儿童症状区分预防措施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并发症EV71疫苗口腔溃疡发热皮疹传播途径日常防护康复护理

近期,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在儿童群体中高发,这两种病症状相似,却有着不同的病因和并发症风险。正确鉴别它们,对孩子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媒体也报道了这两种疾病的高发情况,所以咱们家长及时识别症状、避免误判就显得尤为关键啦。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疾病吧!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因和症状咋区分?

  • 病因大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而手足口病大多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或者柯萨奇A16型在“捣乱”。不同的病毒类型,也让它们的症状表现有所差异。
  • 症状对比看仔细
    • 疱疹性咽峡炎:孩子会突然发起高烧,体温能达到39 - 40℃,嗓子疼得厉害。仔细观察孩子口腔后部,像软腭、扁桃体这些地方,会出现灰白色的小疱疹,等疱疹破溃后就会变成溃疡。孩子可能会食欲减退,但一般不会出现皮疹。
    • 手足口病:孩子发热的时候,手心、脚心、臀部等部位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者水疱。口腔里的疱疹比较浅,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的症状。要是重症病例,孩子可能会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 关键区分点: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局限在咽部,而手足口病的皮疹有“四不特征”,就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而且主要分布在四肢末端。
  • 传播和流行有特点:这两种疾病都能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不过手足口病因为有皮肤疱疹,更容易接触传播,在幼儿园这类人群密集的场所更容易爆发,所以要加强环境消毒哦。

诊断、治疗和预防,家长必知的攻略!

  • 诊断方法和就医要点
    • 家长自查: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疱疹的分布、发热程度,以及有没有伴随症状,像手足口病可能会有肢体抖动或者嗜睡的情况。通过这些初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去医院。
    • 专业诊断:医生会通过咽拭子病毒检测、检查口腔和皮疹来确诊。必要的时候,还会做血常规或者影像学检查,看看孩子有没有并发症。
  • 治疗措施要得当
    • 对症处理:孩子发烧时,可以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来控制体温,但千万别用阿司匹林。孩子口腔溃疡疼痛时,可以局部喷敷含利多卡因的止痛剂。还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喝水,防止脱水。
    • 紧急情况别慌张:要是孩子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5℃,吃退烧药也不管用,或者出现抽搐、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就得马上送医院,排查脑炎或者肺水肿等并发症。
  • 预防措施要做好
    • 日常防护不能少:要让孩子勤洗手,用肥皂搓洗20秒以上。还要定期给孩子的玩具和餐具消毒,尽量别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 疫苗接种保健康: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的儿童按计划接种。
    • 环境管理很重要:要保持室内通风,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孩子接触过的物品。孩子的衣物、床单要单独清洗。

康复护理和并发症预防,一个都不能少!

  • 康复期护理有讲究
    • 饮食调整要合理:给孩子提供温凉、软烂的食物,像粥、果泥这些,避免酸性或者过热的食物刺激溃疡面,保证孩子营养摄入。
    • 口腔护理要细心:可以让孩子用生理盐水漱口,减轻疼痛。在溃疡愈合之前,别给孩子吃辛辣或者坚硬的食物。
  • 并发症监测别放松
    • 手足口病要警惕:手足口病要特别注意EV71型引发的脑炎、心肺功能衰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没有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复诊。
    • 疱疹性咽峡炎也别大意: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大多能自愈,但也要防范继发细菌感染,比如扁桃体化脓。要是出现这种情况,要遵医嘱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 长期健康管理要坚持
    • 体质调理慢慢来:孩子康复后,要逐步恢复活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
    • 定期随访不能忘:重症患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神经系统或者心肺功能复查,确保没有后遗症。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虽然容易混淆,但只要家长学会观察疱疹分布、监测孩子病情变化,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就能降低这两种疾病对孩子健康的威胁。要是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也要多关注权威医学信息,别轻信非专业渠道的误导性建议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