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新冠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存在重叠的病理生理机制,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已成为持续性疲劳、认知损伤和多系统失调的核心驱动因素。草酰乙酸作为克雷布斯循环的关键中间体,因其增强线粒体生成、恢复NAD+/NADH平衡和减轻神经炎症的能力受到关注。临床研究表明,补充稳定型草酰乙酸可显著减轻CFS和长新冠患者的身心疲劳,同时改善认知功能。除能量代谢外,草酰乙酸还表现出抗氧化和代谢调节效应,可能缓解病毒后综合征中的细胞应激和能量代谢异常。本文综述现有证据,将其定位为改善长新冠和CFS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结局的整合治疗新工具。
引言
长新冠是指患者在新冠急性期后数月或数年持续出现多种症状(表1)的慢性状态。据2024年统计,美国约7%成年人(约1700万人)正经历长新冠。最新数据显示长新冠发病率在过去一年保持稳定,提示若无新预防或治疗手段,该状况将持续存在。另有统计显示,超过70%新冠康复者感染后四个月仍有持续症状。
表1:长新冠常见症状
全身症状
• 疲劳与劳力性不适
• 影响日常生活的疲倦感
• 发热
呼吸与心脏症状
• 呼吸困难或气短
• 咳嗽
• 胸痛
• 心跳加快或心悸
神经系统症状
• 注意力/思考困难("脑雾")
• 头痛
• 睡眠障碍
• 起身时头晕
• 针刺感
• 嗅觉/味觉改变
• 抑郁或焦虑
消化系统症状
• 腹泻
• 腹痛
• 便秘
其他症状
• 关节或肌肉疼痛
• 皮疹
• 月经周期改变
功能性医学通过降低刺突蛋白负荷等方式已取得显著临床成效(表2)。本文将重点探讨补充稳定型草酰乙酸作为现有功能性医学方案的增强手段。
表2. 功能性医学干预长新冠的代表性方案
代理物 | 作用机制 |
---|---|
菠萝蛋白酶 | 蛋白水解作用³ |
纳豆激酶 | 蛋白水解作用³ |
姜黄素 | 调节炎症、抗病毒作用³ |
N-乙酰半胱氨酸(NAC) | 通过破坏二硫键溶解刺突蛋白并阻止其与ACE2结合⁴⁻⁶ |
谷胱甘肽 | 破坏刺突蛋白二硫键⁶ |
槲皮素 | 结合并抑制刺突蛋白⁷ |
芹菜素 | 结合并抑制刺突蛋白⁷ |
尼古丁 | 破坏刺突蛋白糖基化并阻断其与烟碱型胆碱受体相互作用⁸,⁹ |
大黄素 | 阻断刺突蛋白-ACE2相互作用¹⁰ |
槲草素 | 结合并抑制刺突蛋白¹¹ |
芸香苷 | 结合并抑制刺突蛋白¹² |
水飞蓟素 | 结合并抑制刺突蛋白¹³ |
草酰乙酸 | 通过线粒体再生减轻疲劳 |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长新冠中的作用
功能性医学领域已有多种干预手段,本文聚焦线粒体功能障碍——该机制已被证实与长新冠症状的持续性和多样性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细胞能量不足、氧化应激、免疫失调、代谢紊乱和内皮功能异常,这些状态可能共同作用于长新冠病理过程。
研究已证实在长新冠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存在线粒体呼吸和生物能量代谢受损,以及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异常¹⁵,¹⁶,¹⁷。动物模型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类似长新冠的症状群¹⁴。
草酰乙酸:长新冠治疗方案的重要补充
作为柠檬酸循环关键中间体,草酰乙酸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增强线粒体生成和减轻神经炎症发挥效应¹⁸,¹⁹,²⁰。
在一项针对长新冠症状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69名参与者每日服用2000mg草酰乙酸或安慰剂,21天后实验组在DePaul症状问卷短表(DSQ-SF)评分中显示疲劳显著改善,症状总负担同步降低。草酰乙酸组的认知表现显著提升,其症状改善与认知增强呈正相关¹⁹。
另一项非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剂量递增概念验证研究中,21-24名患者分别接受500mg BID、1000mg BID、1000mg TID剂量。结果显示:
• ME/CFS组疲劳改善率随剂量增加:500mg BID为21.7% → 1000mg TID达33.3%
• 长新冠患者6周内疲劳降低最高达46.8%
其作用机制包括:
- 恢复NAD+/NADH平衡
- 增强线粒体生成
- 抗氧化作用
- 抑制糖酵解和乳酸生成
- 降低NF-κB活性
- 通过AMPK激活增加葡萄糖摄取
结论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长新冠病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草酰乙酸纳入现有治疗方案可增强疗效,通过促进线粒体生成改善能量代谢、认知功能和整体活力。
注:关于草酰乙酸科学信息可联系REGAIN研究及长新冠研究共同作者Alan Cash(acash@benagene.org)
Chris D. Meletis博士是国际知名教育家、作者和演讲者,曾任美国最古老自然医学大学NCNM七年院长,2003年获美国自然医学会年度医师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