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患者过度活跃免疫系统的细节Study Reveals Details of Overactive Immune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E/CFS) | EurekAlert!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eurekalert.org美国 - 英语2025-09-04 08:42:2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73字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先天免疫系统对微生物刺激呈现过度反应,揭示了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失调和组织损伤等分子机制。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分型治疗策略,包括使用二甲双胍、IL-37和雷帕霉素等靶向疗法,并发现12,13-diHOME和GDF15等生物分子可指导个性化治疗,为ME/CFS及长新冠等后感染综合征治疗提供新方向。
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免疫系统先天免疫反应能量代谢障碍脂质代谢异常靶向治疗长新冠后感染综合征健康
研究揭示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患者过度活跃免疫系统的细节

研究揭示ME/CFS患者先天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

由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CII)主导的多中心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肌痛性脑脊髓炎(ME/CFS)患者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先天免疫反应显著增强。这种本应用于抵抗感染的免疫应答若持续过度激活,反而会导致机体损伤。发表于《npj代谢健康与疾病》的研究揭示了该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为开发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疾病特征与经济影响

ME/CFS的核心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疲劳、运动后不适(PEM)和认知功能障碍。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全美约有330万患者,年经济负担高达510亿美元。随着血液、肌肉和脑组织研究的突破,该疾病已确认为生理性综合征。约80%患者发病前曾有流感样感染病史,研究者认为这与异常感染反应引发的慢性炎症和细胞损伤相关。

关键病理机制发现

研究团队分析了纽约和加州56名患者与52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样本,通过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

  • 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ATP生成减少,引发乳酸积累和氧化应激
  • 脂质代谢异常:炎症介质12,13-diHOME水平降低,与运动后疲劳加剧呈负相关
  • 基质重构紊乱: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6分泌量升高(女性患者尤为显著)
  • 肠道屏障损伤: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促进肠道菌群移位至血液系统
  • 补体系统过度激活:C3a/C5a水平升高与慢性疲劳持续时间正相关
  • 色氨酸代谢异常:犬尿氨酸通路占优导致5-羟色胺合成受阻

研究团队使用TruCulture系统模拟感染时发现,患者单核细胞(PBMCs)在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下,IL-6分泌量较对照组高出47%(p<0.001)。

靶向治疗方案

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建议:

生物标志物 对应疗法 作用机制
12,13-diHOME基线水平低 补充12,13-diHOME 恢复线粒体β-氧化功能
GDF15运动后升高 GDF15中和抗体治疗 改善能量代谢
色氨酸代谢失衡 5-羟色氨酸补充/SSRIs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肠道屏障损伤标志物阳性 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益生菌 增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年龄>45岁女性 雌激素替代治疗 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

"我们的发现首次在分子层面阐明了ME/CFS的多系统病理网络,"共同第一作者Xiaoyu Che博士指出,"通过识别特定亚型的生物标志物,我们能够为临床试验设计提供精准的靶点。"研究资深作者、哥伦比亚大学W. Ian Lipkin教授补充:"这些发现不仅为ME/CFS治疗指明方向,也为长新冠等后感染综合征的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研究获得Hutchins家族基金会慢性疲劳计划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AID)资助。研究全文可通过DOI:10.1038/s44324-025-00079-w获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