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毒素Antitoxin
编码XM5CP2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生物制品(免疫血清类生物治疗制剂) - 来源与性状
抗毒素是通过免疫马或其他大型动物后,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现代技术也可通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
性状:澄清或微乳光液体,含特异性中和抗体,需低温保存(2-8℃)。
历史溯源:1890年Behring和Kitasato发现白喉抗毒素,开创血清疗法先河。 - 管理级别
Rx-G(非管制处方药)
依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2022版)、《抗毒素生产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因其属于血液制品但未含管制成分,按特殊生物制品管理。 - 临床价值
挽救药(R)
原因:特异性中和毒素是毒物暴露后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如肉毒中毒死亡率可从60%降至10%,蛇咬伤致残率降低80%(WHO,2023)。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毒素中和作用
- 白喉抗毒素:中和白喉杆菌外毒素,24小时内使用可降低心肌炎发生率
- 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梭菌神经毒素扩散(需与疫苗联用)
- 肉毒抗毒素:阻断肉毒毒素神经末梢作用(A/B/E型)
-
动物毒素急救
- 抗蛇毒血清: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等特型血清
- 抗蝎毒血清:中东地区黑蝎蜇伤
- 抗蜘蛛血清:黑寡妇蜘蛛神经毒素
-
特殊感染预防
- 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含产气荚膜、败毒、诺维梭菌抗体)
- 肉毒中毒暴露后预防(CDC指南推荐高危人群)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急性过敏反应(Ⅰ型超敏):发生率0.5-3%,马血清制品更高
- 血清病(Ⅲ型超敏):7-14天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发生率5-10%)
- 异种蛋白反应:寒战、血压波动(与IgG片段相关)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已知对马/兔蛋白过敏史
- 相对禁忌:既往血清病、IgA缺乏症患者
- 特殊警示:破伤风抗毒素需与疫苗同步使用(TAT+TIG+TT联用方案)
-
注意事项
- 必须皮试:0.1ml 1:10稀释液前臂注射,15分钟观察
- 分级脱敏:阳性者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分次注射
- 肾上腺素备用:处理速发过敏反应
- 血清交叉反应:不同动物来源制品可能引发交叉过敏
参考文献
-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nimal immunoglobulins (TRS 1014, 2021)
- 《中国药典》2020版三部 免疫血清制品章节
- CDC. Botulism Antitoxin Heptavalent (BAT®) Product Information (MMWR 2022;71:1-4)
- Warrell DA. Snake bite. Lancet 2010;375(9708):77-88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抗蛇毒血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