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 2023年5-9月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就诊率同比上升16.5%
• 所有年龄组、性别及大部分卫生大区均出现增长
• 症候群监测数据可作早期预警系统
• 强调公众需关注空气质量指数
研究摘要
研究背景:极端高温和野火导致的空气质量恶化可能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本研究评估2023年美国极端气候条件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就诊率变化。
研究方法:基于国家症候群监测项目(NSSP)数据,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出院诊断代码识别18岁以上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比较2023年5-9月与2018-2022年同期数据。
研究结果:2023年5-9月每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就诊率为699.5/10万(2018-2022年基准值为600.4/10万),增幅达16.5%(95%CI:14.8-18.2)。各年龄组和性别均现增长,其中45-64岁群体增长13.0%,65岁以上增长9.2%。卫生大区中,第2区(新泽西、纽约)增长27.0%,第4区(东南部8州)增长30.0%。2020年因疫情管控措施就诊率下降,但2023年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症候群监测
- 急诊科就诊
- 国家症候群监测项目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仍是美国首要死因,年均造成80.5万例急性心肌梗死,医疗费用达849亿美元。近年研究证实极端气温、野火烟雾等环境应激源与心血管不良预后相关。2023年夏季美国多地因加拿大野火烟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既往研究显示同期热相关疾病和哮喘急诊量增加,但尚无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NSSP电子监测系统数据(覆盖全美78%急诊科),纳入持续报送数据的医疗机构(变异系数≤40%,日均有效诊断数据≥75%)。通过ICD-10-CM编码I21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排除包含"病史"、"排除"、"随访"等关键词的记录。采用R软件4.0.5版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判定标准为95%置信区间无重叠。
研究结果
2023年5-9月共记录187,93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日均1,228例),占全部急诊量的699.5/10万。60.9%病例为65岁以上患者,57.7%为男性。按区域分,8/10大区现增长,其中第2、4、8区分别增长27.0%、30.0%和20.1%,第9区(亚利桑那等)下降8.7%。
研究讨论
急诊数据可作为极端气候事件的早期预警系统。2023年就诊率上升可能反映严重心血管健康影响,需加强各年龄段预防策略(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区域差异可能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预警系统有效性有关,建议加强地方层面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尽管2020年急诊总量下降,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仍坚持就医,凸显公众心梗症状认知的重要性。
局限性
- 数据代表性存疑(非全国抽样)
- 未评估地方性环境因素(如绿地覆盖率)
- 未控制吸烟等混杂因素
- 诊断数据可能存在分类偏差
- 研究设计无法建立因果关联
研究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就诊率在2023年显著上升,症候群监测数据可有效监测极端环境事件下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建议加强公众空气质量指数教育,建立临床预警系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