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科单一高敏肌钙蛋白测量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综述Ruling ou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ased on a single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measure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clinical practice review - Joyce - Journal of Laboratory and Precision Medicine

心脑血管 / 来源:jlpm.amegroups.org新西兰 - 英语2025-08-25 11:38:35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85字
本文系统评估了急诊科通过单一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路径,总结了加速诊断策略的发展及安全性验证数据。研究表明,在症状发作2-3小时后,肌钙蛋白浓度低于检测下限(≤5 ng/L)时,30天内急性心肌梗死阴性预测值可达99.3%-99.6%,使49%低风险患者实现单次检测排除诊断。新西兰等国家已建立跨体系的统一评估方案,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显著缩短急诊停留时间(TAT),通过床旁检测(POC)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机器学习算法(如T-MACS)与性别特异性参考值的应用优化了风险分层,但需注意症状发作初期重复检测的必要性。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胸痛评估加速诊断路径单次检测排除床旁检测健康人群低风险患者临床实践
基于急诊科单一高敏肌钙蛋白测量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综述

引言

背景

全球急诊科(ED)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流过载问题,患者滞留时间延长导致可预防性医疗差错增加、患者不适加剧、暴力事件频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加重以及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胸痛是患者前往急诊科就诊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急诊量的5%-10%。加速诊断路径结合临床评估、心电图(ECG)和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使急诊医生能快速准确识别低风险患者安全出院,同时确保高危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传统上,急性心肌损伤的诊断需间隔6-12小时的至少两次肌钙蛋白检测,而高敏肌钙蛋白检测(hs-cTn)的出现使得通过单一极低浓度样本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损伤,显著缩短急诊滞留时间,改善患者流向。

理性分析与知识缺口

尽管急诊医生、临床生化师和心脏病专家对肌钙蛋白的认知存在视角差异,但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等权威机构均确认其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评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急诊医生关注检测在快速排除心肌梗死的临床预测效能,而临床生化师侧重检测的分析性能。本文重点阐述急诊医生视角下的肌钙蛋白应用,分析不同诊断路径(如HEART评分、EDACS、T-MACS算法)在单次检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目标

总结胸痛评估决策路径的发展历程,明确急诊科单次检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实践进展,为临床生化师提供急诊医生使用肌钙蛋白的决策逻辑框架。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在急诊科的应用

检测特性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可在健康人群50%样本中检测到低于第99百分位的肌钙蛋白浓度,变异系数(CV)≤10%。相较传统检测,其能更早识别肌钙蛋白浓度变化,通过加速诊断算法实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快速排除。需注意患者需在症状发作至少3小时后检测,且可应用性别特异性参考上限。

临床决策应用

单次排除阈值(<5 ng/L)的阴性预测值(NPV)需≥99.5%或灵敏度≥99.0%。研究显示,4870例可疑ACS患者中,单次检测排除的NPV达99.6%,使66%非AMI患者获准出院。新西兰等国家已建立跨体系的统一评估方案,采用EDACS路径结合症状持续时间(>2-3小时)及ECG结果实现单次排除。

加速诊断路径(ADPs)发展

五类ADPs路径包括:

  1. 临床直觉+肌钙蛋白单一风险分层(如ESC 0/1h算法)
  2. 专家开发的肌钙蛋白整合评分(如HEART评分)
  3. 既有风险评分改良(如TIMI+ADAPT路径)
  4. MACE风险评分开发(如EDACS评分)
  5. 机器学习算法(如T-MACS、CoDE-ACS)

近期研究证实,hs-cTn检测与ADPs结合可使30.6%-49%低风险患者单次检测排除,NPV达99.3%-99.5%。但需注意:约50%漏诊病例发生在症状发作3小时内采样,此类患者需重复检测。


单次检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验证

11个队列9241例研究显示,hs-cTnT<5 ng/L且无新发缺血ECG变化者,AMI阴性预测值99.3%,灵敏度98.7%。19个队列22457例研究中,hs-cTnI<5 ng/L者30天AMI NPV达99.5%。Shah等对31000例患者的验证显示,单次排除路径安全有效。

应用路径

全球主流路径包括:

  • EDACS路径(澳洲/新西兰主导)
  • ESC路径(欧洲)
  • HEART评分(美国广泛使用)
  • High-STEACS路径(苏格兰)
  • T-MACS算法(机器学习整合)

新西兰所有医院均采用单次排除策略,其中EDACS路径为主流方案。


床旁检测(POC)的应用

POC检测可将样本运输时间缩短至20分钟内,尤其适用于救护车或偏远诊所。新型高敏POC检测(如Abbott Alinity i)的分析精度已接近中心实验室设备,在症状发作2-3小时后采样可实现单次排除AMI。


优势与局限

本文由急诊医生主导撰写,提供了区别于心脏病学或实验室视角的急诊实践视角,但未充分涵盖其他学科意见。


结论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通过精准测量低浓度肌钙蛋白,结合结构化决策路径,使低风险患者安全早期出院,缓解急诊科压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