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流程:从发现到市场推广Pharmaceutical industry - Drug Discovery , Development | Britannica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ww.britannica.com美国 - 英语2025-08-11 21:06:4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61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现代药物研发的完整流程,涵盖从基础研究到市场推广的全周期。详细解析了药物筛选、构效关系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环节,并通过紫杉醇等典型案例说明自然产物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还重点介绍了基因重组技术在合成人类蛋白质药物中的革命性应用,展示了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协同效应。
药物研发流程药物开发研究与发现药物筛选药物设计策略合成人类蛋白质药物高血压药物天然产物药物构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研发流程:从发现到市场推广

药物开发过程

现代药物研发涉及多个阶段的筛选与测试:平均每5000-10000种化合物中仅1种能最终通过审批。在实验室初步筛选阶段,约250种化合物进入临床前测试,其中5种进入临床试验。从发现到上市的整个周期通常需要10-15年。

研究与发现

新药研发始于基础科学研究。大学、医院和政府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领域的基础问题,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如受体、酶、转运过程)。制药公司随后基于这些发现开展系统性的药物开发工作。

科学知识对药物发现的贡献

以抗高血压药物研发为例: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开发出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AT1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机制,有效控制高血压。

药物筛选

化合物来源

现代药物筛选基于三大来源:

  1. 历史积累的化合物库(包含数百万种合成化合物)
  2. 自然产物提取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3. 组合化学技术生成的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识别

保罗·埃尔利希在1910年发现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第606号化合物)开创了系统筛选的先河。现代高通量筛选技术可在单日内完成数万种化合物的测试。

自然产物中的先导化合物

许多重要药物源自天然产物:

  • 植物:洋地黄毒苷、麻黄碱、奎宁
  • 动物:甲状腺素、皮质醇
  • 微生物:青霉素

紫杉醇的发现过程具有代表性:

  1. 1964年美国农业部与国家癌症研究所合作筛选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提取物
  2. 1969年分离出有效成分紫杉醇
  3. 1979年苏珊·霍维茨发现其独特作用机制
  4. 1992年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正式上市
  5. 通过半合成工艺(以欧洲紫杉针叶为原料)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药物设计策略

构效关系(SAR)

通过系统改变化合物结构确定其药理活性变化:

  • β-受体拮抗剂(降压药)和β2激动剂(哮喘药)的研发即基于肾上腺素的结构修饰
  • 计量构效关系(QSAR)于1960年代发展成熟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利用分子建模技术预测化合物与受体/酶的相互作用,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例如:

  • 三维分子模型帮助理解受体位点结构
  • 虚拟筛选减少实际合成测试需求

组合化学

1990年代发展的重要技术:

  • 并行合成取代传统线性合成(如A1-A5与B1-B5和C1-C5组合可一次生成125种化合物)
  • 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使年化合物合成量从25种提升至数万种

合成人类蛋白质药物

1982年首个人工合成蛋白药物——Humulin®(重组人胰岛素)上市:

  • 基因泰克公司运用重组DNA技术改造大肠杆菌生产
  • 克隆技术攻克胰岛素大规模生产难题
  • 1985年人类生长激素实现基因重组生产,解决尸体垂体来源的供应限制

这项技术进步标志着现代生物制药时代的开启,实现了基础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