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告”,可不少人明明看到了,却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觉得“忍忍就好了”。有数据显示,约40%的成年人曾经出现过血尿症状,但没及时就医——这种侥幸心理很危险,早期癌症可能就在“忍”的过程里悄悄发展。今天咱们就聚焦“无痛性血尿”这个“沉默杀手”,聊聊它和泌尿系统肿瘤那些不能不知道的关联。
膀胱癌:最会“躲猫猫”的红色信号
膀胱癌特别会“藏”,它引发的血尿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时有时无”(间歇性),二是“从开头到结尾都红”(全程性)。可能突然尿里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持续几天自己就好了,之后1-3个月都没事,可过段时间又会复发;全程性血尿就是排尿整段都是红色的,而且几乎没有疼痛感。要注意的是,肾盂癌、输尿管癌等尿路上皮肿瘤也会有类似症状,这时候需要做静脉肾盂造影或输尿管镜检查,才能找准病变位置。
肾癌:悄悄长大的“隐形凶手”
现在影像技术越来越先进,肾癌早期检出率提高了不少,但仍有6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早期肾癌几乎没有特异性症状,等肿瘤突破肾盂黏膜屏障,约75%的患者会出现血尿,此时肿瘤直径大多超过4厘米。肾癌血尿还有个典型特征——会伴随血块形成,严重时能看到条状或蚯蚓状的血丝,这和肿瘤新生血管异常增生、容易破裂有关。
前列腺癌:伪装成“前列腺增生”的“刺客”
50岁以上男性得格外警惕,前列腺癌引起的血尿常和前列腺增生症状一起出现。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可早期诊断率还不足30%。如果肿瘤侵犯尿道,会同时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的双重表现,提示肿瘤可能已经突破前列腺包膜。医生建议,50岁以上男性应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指检作为常规筛查项目。
血尿识别三重奏:科学应对指南
- 先记清楚症状细节:区分是“疼的时候尿血”还是“不疼的时候尿血”,记录血尿出现的时间、频率,以及有没有伴随腰痛、体重下降等其他症状;
- 选对检查“路线图”:首选泌尿专科医院,一般需要做尿常规、泌尿系超声、CT尿路造影等检查;
- 筛查要“对号入座”: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应包含尿液分析;有吸烟史、化工从业者最好每半年查一次泌尿系统;家族中有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的,建议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
预防胜于治疗:这3件事要坚持
虽然没法完全阻止肿瘤发生,但做好3件事能显著降低风险:
- 戒烟限酒:研究证实,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是常人的4倍,烟草代谢产物会随尿液排泄,直接损伤尿路上皮;
- 充足饮水:每天喝够2000ml以上,维持充足尿量能稀释尿中致癌物质,建议每小时主动喝100-150ml;
- 调整饮食:多吃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里面的异硫氰酸酯有抗癌作用;同时控制红肉摄入量,每周不超过500g。
特别提醒:出现血尿千万别自行吃止血药,这会掩盖真实病情。CT尿路造影因为无创、分辨率高,已成为血尿病因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患者,建议2周内完成系统检查,别拖延。
其实,血尿从不是“小毛病”,尤其是不疼的血尿,更要当成大事对待。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才能及时扑灭癌症的“小火苗”。记住:身体的“警告”从不是多余的,认真回应它,就是对自己健康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