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 Grazia Maggio¹
Raffaela Maione¹*†
Maria Cotelli²
Piero Bonasera¹
Francesco Corallo¹
Giulia Pistorino³
Antonina Luca⁴
Angela Marra¹
Angelo Quartarone¹
Alessandra Nicoletti⁵
Rocco Salvatore Calabrò¹
¹ 意大利墨西拿IRCCS博尼诺-普莱约神经病学研究中心
² 意大利布雷拉圣乔瓦尼迪奥医院IRCCS神经心理学单元
³ 意大利墨西拿大学医学与外科系
⁴ 意大利恩纳"科尔"大学心理科学与技术系
⁵ 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G.F. Ingrassia"医学、外科学与先进技术系
背景: 轻度认知障碍(MCI)和主观认知衰退(SCD)是可能预示早期痴呆的异质性病症。虚拟现实(VR)作为非药物认知训练工具正崭露头角,但其在这些人群中的效果尚不明确。本系统综述评估了VR基认知干预对SCD和MCI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遵循PRISMA指南进行系统综述。通过PubMed、Scopus、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9-2025年间发表的研究VR基认知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实验性研究和可用性研究。研究对象为确诊SCD或MCI的个体。
结果: 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14项RCT、2项可用性研究和3项实验性研究。多数研究显示VR干预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用户参与度高且脱落率低。但干预方案、认知结局指标和受试者特征存在较大异质性。14项研究聚焦MCI,仅1项专门针对SCD人群,且方法学质量参差。
结论: VR基认知干预对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可行性和潜在有效性,SCD领域的初步证据也支持其应用。但仍需大规模高质量试验验证结果,标准化干预方案并探索长期效益。
系统综述注册号: CRD42025644894。
1 引言
轻度认知障碍(MCI)被视为正常衰老与痴呆间的过渡状态,其认知缺损尚不显著干扰日常生活(Sachdev等,2014)。其中,遗忘型MCI与阿尔茨海默病关联密切,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更高,而其他亚型可能保持稳定或改善(Duff,2024)。
主观认知衰退(SCD)表现为自我报告的认知困难但神经心理测试正常(Jessen等,2014),现被视为MCI和痴呆的潜在前兆,特别是伴有AD病理生物标志物者(Jessen等,2014;2020;Rabin等,2017)。
认知障碍即使在早期阶段也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MCI影响约15-20%老年人,SCD比例更高(世卫组织,2021)。45岁以上人群中11.1%报告SCD,风险因素包括衰老、遗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及生活方式(Bessi等,2018;Liu等,2025)。
尽管SCD可能保持稳定或改善,但在部分个体中代表神经退行性变最早可检测信号,特别是AD生物标志物阳性者(Jessen等,2014)。从SCD到MCI的过渡标志着从主观投诉到可测量认知缺损的转变,凸显对高风险人群监测的必要性(Rabin等,2017)。
虽然并非所有SCD或MCI个体都会进展为痴呆,但这些病症增加了神经退行性变风险,使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Jack等,2011)。早期监测和针对性策略可延缓疾病进展,强调在最早阶段应对认知问题的重要性(Jack等,2011)。
尽管SCD个体常保持独立生活能力,但许多人面临服药依从性、财务管理、家务处理等日常挑战(Tuokko和Smart,2018)。他们还表现出更高痛苦感、社交减少和功能限制,中年成年人尤甚(Wion等,2020)。
鉴于尚无疾病修饰治疗,迫切需要创新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维持认知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在此背景下,VR基认知干预因其能模拟现实任务、增强认知参与和提供个性化适应性康复体验而受到关注(Yang等,2025)。
虚拟现实(VR)是一种交互式计算机生成环境,通过视觉、听觉和运动反馈提供多感官刺激(Tieri等,2018)。VR分为三类:完全沉浸式(头戴式显示器或CAVE系统)、半沉浸式(大屏幕模拟)和非沉浸式(计算机应用)。
与传统认知训练相比,VR通过个性化生态有效体验模拟安全可控的日常生活活动,可能增强参与度、动机和依从性(Choi和Twamley,2013)。
本综述聚焦VR干预在认知衰退最早阶段(即SCD和MCI患者)的可行性、可用性和有效性。不同于先前荟萃分析,本研究系统综述了2019-2024年最新研究,强调关键研究空白和未来方向。
2 方法
本系统综述评估了SCD或MCI人群中的VR干预。综述协议在PROSPERO注册(注册ID:CRD42025644894),遵循PRISMA 2020指南(Page等,2021)。文献检索涵盖PubMed、Scopus、Embase和Web of Science,时间范围2019年12月至2025年8月。
采用PICO模型:
- 人群(P):SCD或MCI成人
- 干预(I):VR基认知、情感、社会或功能改善干预
- 对照(C):与非VR干预或常规护理比较
- 结局(O):认知改善及情感/功能增强等
纳入标准:针对SCD/MCI的VR干预研究;2019-2024年发表;RCT、队列研究等;英语论文。
排除标准:儿科人群、动物模型、无VR干预的研究。
研究选择遵循PRISMA指南,使用Rayyan工具进行双盲筛选。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并通过GRADE框架评估证据质量。
3 结果
初始检索到3203篇文献,经筛选后19项研究纳入分析(图1,表1)。包括14项RCT、2项可用性研究和3项实验性研究。
风险偏倚评估显示,大多数RCT在所有领域风险较低,但部分研究在随机化过程和结果报告选择上存在担忧(Sasaninezhad等,2024;De Simone等,2023;Yang等,2022)。
非随机研究采用ROBINS-I工具评估,多数研究在大多数领域风险较低,但在缺失数据和结果报告选择上存在中等风险(Tuena等,2024;Cabinio等,2020)。
证据质量采用GRADE框架评估,MCI证据质量较低,SCD为中等。主要原因是研究间的不一致性和样本量不足。
研究显示:
- MCI:17/18项研究聚焦MCI,显示VR干预改善执行功能、记忆和双任务表现(Zheng等,2025;Liao等,2019-2020;Yang等,2022)
- SCD:仅1项研究(Arlati等,2021)评估VR可用性和参与度,显示沉浸式VR改善空间导航和执行功能
VR干预显示出高依从性和参与度,但老年用户的技术适应性仍存在挑战(Tuena等,2024;Baragash等,2022)。
4 讨论
本综述强调VR干预在认知衰退个体中的潜力,扩展了既往研究范围,将SCD作为前驱阶段纳入评估。
VR干预通过增强认知参与、促进神经可塑性和提高依从性改善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同时,VR在情绪和心理幸福感方面也显示潜力。
VR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认知内容而非单纯沉浸程度,但完全沉浸式系统往往报告更显著改善。结合认知和运动训练的双任务VR范式可能提供独特优势,有助于早期痴呆预防(Brugada-Ramentol等,2022)。
研究还显示VR可作为诊断和预测工具,评估空间导航、注意力等早期神经退行性变标志物。结合EEG和fMRI等生物标志物可能进一步优化早期检测。
5 研究优势与局限
本综述的优势包括严格遵循PRISMA指南、纳入多种研究设计以及强调SCD这一关键早期阶段。但存在以下局限:
- MCI证据质量较低,主要由于不一致性和样本量不足
- SCD证据质量中等,主要基于可行性研究
- 干预方案、VR系统类型、结局指标和随访期异质性高
- 多数研究缺乏长期随访,仅1项研究(Sasaninezhad等,2024)报告3个月随访结果
6 未来展望
VR作为创新认知康复工具在MCI和SCD人群中有显著潜力。未来研究应:
- 开发个性化VR干预,根据患者表现调整难度
- 探索预防性策略,优先SCD人群
- 开发家庭VR解决方案,结合远程康复模型
- 标准化VR方案,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效果
整合神经生理标记物如EEG-based神经反馈可能增强VR康复效果(Drigas和Sideraki,2024;Baragash等,2022)。未来研究应探索VR训练是否能产生可测量的脑功能变化。
解决老年用户和认知障碍者的可用性挑战至关重要,需开发适应性解决方案确保弱势人群的可及性。未来试验应优先生态设计,在家庭或轻度监督环境中评估可用性和参与度。
7 结论
本系统综述提供了VR基干预在早期认知障碍康复中有效的相关证据。MCI研究显示VR可改善执行功能、记忆和认知-运动表现。SCD研究虽少,但VR耐受性良好且具吸引力,需进一步研究其长期预防效果。VR代表了MCI和SCD认知康复的有前景工具,但需进一步优化干预方案,适配不同认知阶段,并整合到临床实践中以最大化潜在效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