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非侵入性检测或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持续探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新方法——这种目前影响全球约3200万人的痴呆症亟需更早发现手段。
巴斯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George Stothart指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往往滞后20年。早期检测能实现三大突破:1)及早实施可延缓病程的生活方式干预;2)更早使用疾病修饰药物;3)通过精准患者分层提升临床试验效率。"
这项发表于《Brain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显示,新型Fastball EEG检测通过三分钟非侵入性脑电监测,可有效识别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记忆异常——该症状群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Fastball EEG揭示记忆异常机制
该技术通过记录受试者观看闪现图像时的脑电活动实现检测:"当图像重复出现时,我们的脑电图(EEG)帽能捕捉到大脑自动识别物体的神经信号,无需受试者主动参与任务",Stothart解释道。
研究纳入53名确诊MCI患者及54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显示Fastball EEG能可靠区分两组人群的认知差异:"具有记忆障碍的MCI患者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更高,其Fastball评分显著低于无记忆症状者。这种被动检测模式规避了传统记忆测试中的焦虑、文化差异等干扰因素。"
院外应用场景拓展
研究人员特别强调该技术的居家检测潜力:"传统认知评估需要医院就诊,这对部分人群存在压力。家庭环境中的检测既能减少应激干扰,又能反映真实认知状态。"
目前研究团队正与Cumulus Neuroscience公司合作,在英国开展覆盖2000例患者的四期临床验证研究,预计2027年完成全部数据采集以建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标准。
专家观点:潜力与局限并存
Marcus神经科学研究所Gliebus医生评价该技术具有突破性价值:"其无需语言/文化依赖的客观评估模式,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更普惠的解决方案。但建议结合血液生物标志物、脑脊液检测等多维度数据提升诊断准确性。"
加州圣约翰医疗中心神经科Segil医生则提出警示:"单独依靠脑电特征如P300波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颞叶和额叶异常电活动模式更应纳入整体评估体系。"
研究团队正推动建立临床应用指南,未来或参照心电图(ECG)模式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常规筛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