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在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的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可行性、安全性且耐受性良好,在12个月随访期内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降压药物需求。
方法学:
- 维持血压稳定对保障LVAD最佳功能至关重要,但心力衰竭特异性疗法在LVAD患者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 研究者报告了在欧洲六家医疗机构开展的前瞻性开放标签试验主要结果,旨在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HeartMate 3 LVA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研究纳入60名病情稳定的成年LVAD受者(平均年龄57岁;女性占比17%),包括新近植入准备出院者或植入后一年内的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平均动脉压均高于75 mmHg。
-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或标准治疗(每组30人),目标平均动脉压控制在75-90 mmHg范围。
- 主要复合终点为12个月内死亡、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或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时间。同时评估多项参数,包括采用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总体总结(KCCQ-OS)评分测量的生活质量。
关键发现:
- 12个月随访期内,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为2例,标准治疗组为5例,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42;P=0.30)。
- 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死亡率(2例 vs 1例)及肾功能恶化发生率(2例 vs 0例)更低,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 12个月时,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平均减少使用1.09种降压药物(P<0.0001),KCCQ-OS评分改善幅度显著高出10.6分(P=0.011)。
- 多数患者初始剂量为24/26 mg每日两次,多数实现剂量上调,仅2例发生用药中断;两组均未出现高钾血症。
临床实践意义:
研究者报告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LVAD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耐受性,临床参数趋势显示其优于标准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改善了患者报告结局并减少了额外降压药需求,提供了实质性的患者中心化获益。这些发现为LVAD支持患者中开展更大规模心力衰竭疗法试验奠定了基础。"
来源:
本研究由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医疗中心Maja Cikes医学博士领导,于2025年8月31日在线发表于《JACC:心力衰竭》期刊。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采用开放标签设计,对照组使用标准治疗而非双盲安慰剂。女性及不同种族背景人群代表性不足。
利益声明:
本试验获得诺华和雅培心力衰竭事业部的机构资助。Cikes报告接受过来自诺华、雅培、辉瑞等多家制药及医疗企业的研究资助、差旅补助、临床研究合同及咨询顾问酬劳。其他多位作者亦声明与多家机构存在类似财务关联。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