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定义、症状及治疗指南What is atrial fibrillation? | Victor Chang Cardiac Research Institut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victorchang.edu.au澳大利亚 - 英语2025-09-06 12:13:18 - 阅读时长2分钟 - 881字
本文由维克多·张心脏研究机构发布,系统阐述了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重点解析了该病症引发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通过流行病学数据揭示其高发病率特征,并提供了涵盖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的综合管理策略。
心房颤动健康风险中风心力衰竭症状风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防策略流行病学数据
心房颤动的定义、症状及治疗指南

心房颤动是什么?

心房颤动(AF或AFib)是一种心脏电活动紊乱疾病,表现为心跳不规则且常伴有快速心率,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甚至过早死亡。

为何需警惕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会减弱心脏泵血功能,心房内血流淤滞可能形成血栓。若血栓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可能引发中风。

此外,快速心率会影响心室充盈,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心肌病变(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的典型症状

症状严重程度差异显著:

  • 无症状型(需医学检查发现)
  • 典型症状包括:
  • 心悸(胸部颤动感或心律不齐)
  • 胸痛/胸闷
  • 呼吸困难
  • 头晕
  • 疲劳、运动耐力下降

需注意:无症状患者仍可能面临中风风险,而症状严重程度与风险等级无直接关联。突发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应立即就医。

心房颤动风险因素

可控因素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血压
  • 肥胖(BMI>27)
  • 久坐不动
  • 睡眠呼吸暂停
  • 糖尿病
  • 过量饮酒
  • 吸烟
  • 睡眠不足

不可控因素

  • 年龄:60岁以上风险显著增加
  • 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者风险上升
  • 其他疾病:如甲状腺疾病、慢性肾病、肺部疾病
  • 手术创伤:部分心脏手术可能诱发AF

遗传学研究进展

本机构Diane Fatkin教授团队正深入研究基因在AF风险评估和治疗中的作用,近期获得100万美元研究基金支持(详见相关视频)。

诊断方法

  • 心电图(ECG):诊断核心工具
  • 辅助检查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收缩功能及排除血栓)
  • 血液检测
  • 胸部X光
  • 植入式心电记录仪(皮下植入,持续监测3-4年)
  • 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数周至数月记录)
  • 运动负荷试验

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控制心率/节律、抗凝治疗
  • 电复律: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 起搏器植入:电子脉冲维持正常心跳
  • 导管消融术:微创手术消除异常电信号
  • 血栓预防:抗凝药物降低血栓风险

预防策略

  • 每日步行等规律运动
  • 保持BMI<27
  • 均衡饮食
  • 戒烟限酒(每周≤3标准杯)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流行病学数据

  • 澳大利亚患者约50万人
  • 全球每3人中有1人终身风险
  • 普通人群患病率2%,55岁以上人群达5%
  • 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因之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