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高血压药物对未控制和难治性高血压有效
MADRID —— 在未控制或治疗耐药性高血压的治疗中,添加新型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baxdrostat可显著改善血压指标,这是BaxHTN随机试验的最新发现。
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博士布赖恩·威廉姆斯在欧洲心脏病学会会议上报告称,在为期12周的试验中,每日1mg剂量组坐位收缩压平均降低14.5mm Hg,2mg剂量组降低15.7mm Hg,而安慰剂组仅降低5.8mm Hg(P<0.001)。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托马斯·古兹克医学博士和英格兰曼彻斯特大学的马切伊·托马谢夫斯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配发的社论中指出,这种9-10mm Hg的相对优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与螺内酯等其他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效果相当。
数据显示,接受baxdrostat治疗的患者中39-40%在12周时达到<130mm Hg的收缩压控制标准,而安慰剂组仅18.7%。威廉姆斯同时展示了包含56例患者的探索性亚组分析,发现该药可使24小时动态血压降低幅度达14.6-16.9mm Hg,远超常规诊室测量的降压效果。"这可能是我从业以来见过降压幅度最显著的药物。"威廉姆斯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更大规模的研究正在推进以验证此发现。
但社论特别提醒:"baxdrostat的临床应用仍需更多安全性数据支撑。"试验显示各组不良事件率相近,但2周内即出现电解质异常:1mg和2mg剂量组各有2.3%和3.0%患者血钾>6.0mmol/L(安慰剂组0.4%),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1%、11.1%和0.4%。低钠血症(<132mmol/L)发生率分别为5.7%、8.0%和1.1%。
研究人员观察到,各baxdrostat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2周时平均下降7.0ml/分钟/1.73m²,停药后可恢复至基线水平。"这种变化符合血压降低导致肾灌注改变的功能性eGFR波动。"研究者指出。仅有极少数患者因高钾血症终止治疗,且未报告肾上腺功能不全病例。
该III期试验纳入796例持续服用两种(约30%)或三种及以上(约70%)降压药物(含利尿剂)但血压控制不佳的成人患者。约90%患者同时使用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近半数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试验流程包含2周安慰剂导入期,随后进行12周随机对照期(1mg baxdrostat、2mg baxdrostat或安慰剂),之后进入12周开放标签安全观察期及8周随机撤药期。最终20周的开放标签阶段进一步确认了2mg剂量的安全性数据。
社论指出,在随机撤药阶段,2mg治疗组坐位收缩压最小二乘均值持续下降3.7mm Hg,安慰剂组仅反弹1.4mm Hg,提示该药可能通过重置利钠作用和长期血管/神经体液调节维持疗效。研究者强调,若长期试验结果得到验证,该药可能实现更稳定的血压控制并减少急救治疗需求。"若获批上市,我将在临床实践中优先使用此类药物,因为我们知道未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不良预后风险。"威廉姆斯补充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