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降压药物——Baxdrostat(醛固酮合成抑制剂)在治疗顽固性或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BaxHTN试验的III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在12周后可使诊室测量的收缩压降低约9mmHg,24小时动态监测收缩压降幅达15mmHg。这项研究成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2025年年会上公布时,引发与会者自发鼓掌,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伦敦大学学院医学系主任布莱恩·威廉姆斯教授指出,这类药物"可能改变治疗格局",因其直接针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核心发病机制,或可显著降低患者未来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甚至痴呆风险。作为BaxHTN试验的首席研究者,他特别强调该药物降压效果"极其显著且具有高度一致性",不仅在24小时动态监测和夜间血压监测中均有效,停药后仍能维持数周疗效。
研究表明,Baxdrostat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发挥疗效。作为调节体内盐水平衡的"主控激素",醛固酮异常升高会导致盐分排泄障碍,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及相关器官损害。此次试验共纳入794名患者(难治性73%,控制不佳27%),平均已服用3种降压药(含利尿剂)。结果显示:1mg剂量组收缩压降低14.5mmHg,2mg组15.7mmHg,较安慰剂组(5.8mmHg)分别净降8.7和9.8mmHg。24小时动态监测显示夜间血压降幅12mmHg,验证了该药的长效性。
安全性方面,Baxdrostat总体耐受良好,但观察到10%的血钾升高。1mg组2.3%、2mg组3%患者出现血钾>6mmol/L,临床干预发生率分别为2.7%和7.9%。研究团队建议用药初期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但强调这属于临床常规操作。
爱丁堡大学托马斯·古兹克教授评价,该研究最大的突破在于药物停用后血压仅有轻微回升,这表明药物可能通过调节钠代谢等生理机制"重置"了疾病进程。当前全球约50%高血压患者未达治疗目标,Baxdrostat的问世可能改变这一现状。该研究由阿斯利康资助,主要研究者与多家药企存在合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