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团队如何修复罕见的大动脉转位变体How a Surgical Team Repaired a Rare Variation of 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 Newswise

心脑血管 / 来源:www.newswise.com美国 - 英语2025-09-10 12:24:5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22字
洛杉矶儿童医院团队成功为出生仅1天的罕见右旋-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实施高难度动脉转换手术。面对左旋型动脉错位、单一开口冠状动脉等复杂解剖异常,外科团队采用改良J形门控切口技术并调整手术流程,术后18天患儿康复出院。文章强调高容量医疗中心团队协作在处理先天性心脏病罕见解剖变异中的关键作用,手术成功率为该病种长期预后提供了重要临床参考。
大动脉转位变体先天性心脏病动脉转换术冠状动脉转移手术修复新生儿复杂病例多学科团队治疗效果健康恢复
外科团队如何修复罕见的大动脉转位变体

外科团队如何修复罕见的大动脉转位变体

洛杉矶儿童医院心脏研究所先天性心脏外科医生卢克·威金斯(Luke Wiggins)博士分享了团队如何克服这例异常复杂病例的挑战——手术对象是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

当一名患有右旋-大动脉转位(D-TGA)的危重新生儿在出生数小时后转入洛杉矶儿童医院时,心脏研究所团队立刻发现这不是常规病例。虽然D-TGA患儿都会出现肺动脉和主动脉位置互换,但该病例伴随左旋型动脉错位使手术修复更为复杂。更棘手的是,冠状动脉并非常规的两个独立起源,而是从单一开口发出,且位置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

在患儿需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危急状态下,医疗团队在其出生次日(生命第2天)实施了动脉转换术。由先天性心脏外科医生卢克·威金斯博士领导的团队近期在《世界儿科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杂志》发表了该成功手术的病例报告。

威金斯博士详细解析了团队在处理这一复杂冠状动脉转移环节的突破性方案。

这个特殊解剖结构面临哪些挑战?

相较于标准动脉转换术,本病例存在多重复杂因素。首要难点是大动脉的左旋错位。典型D-TGA患者的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方右侧,而该患儿的主动脉却出现在肺动脉前方左侧。

这种解剖变异使动脉距离目标连接位置更远,修复过程中存在血管拉伸或受压的更大风险。

最大的挑战来自罕见的冠状动脉分布模式。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基底部两个相邻位置发出,这种结构便于动脉转换时的血管转移。而该患儿的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均源自单一开口,且该开口位置偏前右侧。团队需要将这些血管转移到新生主动脉上,但起始点与目标附着点存在显著空间错位和特殊角度偏差。

此外,患儿还伴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等其他先天缺陷。

冠状动脉转移的重要性与团队应对方案?

冠状动脉转移是动脉转换术成功的关键环节。针对该病例,团队采用替代性技术方案应对特殊解剖结构。

关键技术突破在于在新生主动脉根部采用J形基底门控切口。这种由自体血管组织构成的皮瓣结构,为冠状动脉转移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和灵活角度,确保血管在无扭曲、无压迫的状态下精准定位,这对维持正常血流至关重要。

团队还创新性地放弃标准的勒孔普特手法(将肺动脉前移至主动脉前方),因为该操作可能压迫异常位置的冠状动脉。通过保留肺动脉在新生主动脉后方的位置,为冠状血管留出更多安全空间。

术后患儿恢复情况如何?

术后患儿恢复情况良好,手术后第18天顺利出院。作为最可喜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案例,成功的动脉转换术可完全恢复心脏正常解剖结构,无需后续手术干预。经精准解剖修复后,此类患儿的长期预后极为乐观。

本病例的关键经验总结?

核心经验表明,即使存在罕见冠状动脉分布和特殊血管位置,仍可安全实施完全解剖修复。但此类手术需在具备丰富新生儿心脏手术经验的高容量医疗中心(如洛杉矶儿童医院)进行。该医院年均开展超过800例心脏手术,其中半数以上为最复杂级别新生儿手术。

手术经验只是成功要素之一。整个心脏研究所团队——包括外科医生、心脏病学家、超声心动图专家、心血管重症监护医护、儿科心脏麻醉师等——的协同合作才是成功关键。正是这种多学科团队的整体经验,使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获得卓越的治疗效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