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应对和预防心房颤动(AFib)的建议Tips for recognizing, living with and preven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ib) - General News - Nsane Forum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nsanedown.vidics.org美国 - 英语2025-09-10 20:56:2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10字
本文由美国RUSH心电生理专家埃丽卡·恩格尔斯坦医学博士撰稿,系统解析心房颤动五大关键知识点。内容涵盖无症状型AFib识别、中风风险警示、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微创治疗进展及可穿戴设备监测技术,重点强调早期筛查重要性,并提供具体预防措施和创新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AFib患者提供完整的管理框架。
心房颤动AFib心律失常中风心力衰竭无症状型AFib预防生活方式干预微创治疗可穿戴设备健康
识别、应对和预防心房颤动(AFib)的建议

心房颤动(AFib)是一种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律失常,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血栓、中风和心力衰竭。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美国RUSH心电生理专家埃丽卡·恩格尔斯坦医学博士(Erica Engelstein, MD)分享五个关于AFib的关键知识点,包括预防和管理建议。该疾病已影响至少270万美国人。

1. 无症状型AFib需特别警惕

恩格尔斯坦指出:"AFib症状可能令人恐惧且影响活动能力,也可能仅有轻微表现。"典型症状包括:

  • 心悸
  • 胸部震颤或奔马感
  • 头晕
  • 呼吸急促
  • 极度疲劳
  • 胸痛

但约半数患者初期无症状,可能在数天至数周后出现间接症状,如乏力、运动后气促、精力减退或足部肿胀。这些延迟症状源于异常心率引发的充血性心衰。少数患者即使多年未出现症状也需警惕。

专家强调定期体检的重要性,确诊者应及时就诊专科医生。

2. AFib相关中风占比高达25%且后果严重

AFib可导致心房上部腔室血液淤积形成血栓,进而引发中风。恩格尔斯坦警示:"AFib患者总体中风风险增加5倍,具体风险从<1%到20%不等。"年龄越大风险越高,且AFib相关中风通常更为严重,造成更重的脑损伤和长期后遗症。

预防方案包括抗凝药物和左心耳封堵术。数据显示大部分AFib中风可通过血栓预防措施避免。

3. 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预防AFib

可控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疾病、酗酒和缺乏运动。具体建议:

  • 规律运动:每日30分钟、每周5次有氧运动(心率需控制在生理范围)
  • 健康饮食:遵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增加蔬果摄入并保持低钠饮食
  • 限酒:研究显示每日一杯酒即增加16%患病风险
  • 基础病管理:及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和糖尿病
  • 戒烟:烟草对心律具有毒性影响
  • 减压:瑜伽和冥想可降低复发风险

4. 微创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恩格尔斯坦指出:"过去二十年AFib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导管消融术作为日间手术,可使患者心房颤动时间减少98%以上。新型导管技术和影像技术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

抗凝药物现已无需严格饮食限制和频繁剂量调整。对出血风险患者,WATCHMAN封堵器可封闭形成血栓的左心耳区域。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正常生活。

5. 可穿戴设备助力早期筛查

苹果手表等心率监测设备可辅助发现心律异常。专家强调:"可靠的心率监测设备改变了AFib管理范式。"这些设备在无症状患者的初诊和长期随访中均具重要价值。

建议用户若发现异常心律应及时就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