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症状、诊断与治疗Heart Palpitations: Caus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verywellhealth.com美国 - 英语2025-09-10 12:42:5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14字
本文系统解析心悸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及诊疗方案,详述其作为心律异常信号的医学价值。通过ECG与动态监测技术可精准诊断潜在心脏疾病,治疗方法涵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等介入手术。全文强调对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及时处理,并提示药物副作用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对心悸的影响。
心悸健康心律失常诊断治疗致病因素心电图动态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生活方式调整
心悸:症状、诊断与治疗

什么是心悸?

理查德·N·福戈罗斯医学博士 著

2025年9月8日更新

克里斯托弗·李医学博士 审阅

核心要点

  • 心悸是心脏搏动方式的明显改变,常由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引发
  • 心脏专科医生可能通过心电图(ECG)等设备诊断致病性心律异常
  • 治疗方案依据病因而定,包含生活方式调整、药物调控或心律管理手术

心悸表现为心脏搏动方式的异常感知,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潜在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伴有某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跳节律紊乱)。虽然多数心律失常无致命风险,但某些情况可能提示严重心脏疾病。

心悸也可能由特定药物或物质引发,如咖啡因与尼古丁。

![图片说明:盖蒂图片社提供的心脏示意图]

心悸症状表现

患者对心悸的感知呈现个体差异,常见表现包括:

  • 心脏跳动缺失感
  • 心跳强度异常增强
  • 快速不规则搏动
  • 节律紊乱

这些异常感知主要发生于胸腔区域。部分特定类型心律失常患者(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会感知颈部搏动。

心悸是仅次于胸痛的第二大心血管就诊原因,患者多需心脏专科医生诊疗。

致病因素

虽然心律失常是常见诱因,但多种健康状况、药物及外来物质均可能导致异常心跳。

心律失常因素

各类心律失常均可引发心悸,常见非危险性类型包括:

  • 房性早搏(PACs)
  • 室性早搏(PVCs)
  • 心房颤动发作
  •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需警惕的危险类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病因引发的心悸常见于心脏病患者,或在运动/睡眠中发作。

其他医学病因

可能导致心悸的系统性疾病包含:

  • 焦虑症
  • 贫血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妊娠
  • 脱水
  • 低碳酸血症
  • 休克
  • 低血糖
  • 钾/镁离子异常
  • 失血

药物与物质因素

以下合法/非法物质与药物可能引发心悸:

  • 止咳感冒药
  • 解充血剂
  • 减肥药
  • β受体阻滞剂
  • 部分草药补充剂
  • 哮喘吸入器
  • 甲状腺药物
  • 咖啡因
  • 尼古丁
  • 酒精
  • 可卡因等违禁药物

诊断方法

当患者出现心悸症状,心脏专科医生会进行心电图(ECG)检查。该检测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生成波形图谱,可识别心律异常类型。

确诊关键在于捕捉发作时的实时心电活动。若症状偶发,医生可能采用以下动态监测方案:

  • 霍尔特监测:连续24-48小时或数周的便携式记录
  • 事件记录仪:症状发生时手动启动的便携ECG设备
  • 可植入式循环记录仪:通过微创手术植入胸腔,可持续监测长达三年

治疗方案

多数引发心悸的心律失常无需治疗。但室性心动过速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必须及时干预。

治疗选择包括: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Betapace(索他洛尔)、氟卡尼、Rythmol(普罗帕酮)、Pacerone(胺碘酮)
  •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脏、血管及胰腺来控制血压
  • β受体阻滞剂:阻断肾上腺素等加速心率的激素作用
  • 抗凝血剂:防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 射频消融术:利用类似微波的能量消融心脏异常传导区域
  •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皮下植入设备,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若心悸源于非心律失常因素,则对因治疗。例如焦虑患者可采用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甲亢或低血糖患者进行相应疾病管理。当药物导致心悸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日常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戒烟及避免违禁药物亦可预防心悸发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