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鸡蛋在炉灶上煮沸时轻柔的嘶嘶声、厨房钟表规律的滴答声,这些原本普通的家庭声响,在二孩母亲Natalie Ive(现年53岁)的人生转折点上,却成了惊恐的前奏。
2018年的那个下午,放好鸡蛋后,这位塔斯马尼亚大学研究员突然陷入认知崩溃——她认不出门把手的用途,无法解锁手机,甚至忘记两个女儿的名字。这种突如其来的神经性失能最终导致救护车呼救,但医院的初步诊断却是焦虑症。
"医生开过癫痫药物后就让我回家,这让我自己的家庭医生都很震惊。"Natalie回忆道。她的认知障碍持续恶化,最严重时甚至忘记如何在购物中心找到停车位置。在担任特殊教育教师期间,她就曾经历过类似的"思维断连":某天早晨面对电脑屏幕,双手僵在键盘上方。
经过三年辗转求医,这位曾能辅导女儿功课的教师最终被确诊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PPA),一种罕见的额颞叶痴呆。这种疾病会逐渐侵蚀患者的语言中枢,从找词困难发展到无法理解书面与口头语言。
罕见神经疾病解析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PPA)是一种影响沟通能力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65岁前发病。患者会经历渐进性的语言表达与理解障碍,最终可能完全丧失语言能力。虽然并非所有PPA患者都会发展为痴呆,但多数会伴随认知衰退。
"就像置身迷宫,只看得见眼前的路,却不知转角后的方向。"Natalie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患病感受。她强调:"我的个性没有改变,只是大脑的语言中枢停止了运转。"
破除认知偏见
确诊过程充满曲折:急诊医生曾断言"你没问题",神经科医生转诊心理学家未果。直到语音病理学家从她言语功能退化特征中识别出PPA典型症状,才最终确诊。这种专业视角的转换印证了Natalie的感慨:"有些医生需要补修同理心课程。"
如今,这位患病学者通过绘画、音乐等认知刺激活动积极对抗病魔,同时奔走演讲消除疾病污名化。她最近将赴苏格兰参加痴呆艺术节,用亲身经历告诉公众:"痴呆没有预设形象,它会突袭任何人的生命。"
面对曾质疑"你看起来不像痴呆患者"的言论,Natalie坚定回应:"那请告诉我,痴呆究竟应该长什么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