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闻由Medical Dialogues驻2025年美国旧金山TCT会议的新闻团队报道。
根据在TCT 2025会议上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鲁本·W·德温特博士报告并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同期发表的PROCTOR试验结果,对于既往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大隐静脉桥血管(SVG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一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原生冠状动脉的PCI。
PROCTOR试验是首个直接比较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CABG术后患者中原生血管与SVG PCI效果的随机研究。该研究在14个欧洲中心进行,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开放标签试验,共纳入220名具有显著SVG狭窄且SVG和原生血管干预在技术上均可行的患者。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SVG PCI组(n=112)或原生血管PCI组(n=108),并随访一年。
患者年龄较大(平均73岁),男性为主(84%),高血压(79%)、糖尿病(45%)和慢性肾病(34%)患病率高。自CABG手术中位时间为17年。慢性完全闭塞常见,影响超过80%的目标原生血管。
主要终点——一年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目标区域心肌梗死(MI)或临床驱动的目标区域血运重建)在SVG PCI组为18.7%,原生血管PCI组为34.3%(风险比HR 2.14;95%置信区间CI 1.25–3.65;p=0.004)。非致死性目标区域MI(11.7% vs 22.6%;HR 2.12;p=0.024)和再次血运重建(9.1% vs 18.4%;HR 2.19;p=0.039)在SVG PCI组均显著较低。原生血管PCI组的死亡率数值较高(5.6% vs 3.6%),但无统计学意义(p=0.47)。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高且相当(约93%),但原生血管PCI需要更多支架(平均2.7 vs 1.3;p<0.001)、更长支架长度和更长透视时间(55 vs 11分钟;p<0.001)。这些发现反映了CABG术后慢性病变原生血管通常面临的更高技术复杂性和病变负荷。
研究者指出,PROCTOR试验挑战了当前指南建议,即在可行时优先选择原生血管PCI。一年结果表明,在选定患者中,SVG PCI可能提供更优越的短期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更少且MACE发生率更低。
作者承认存在局限性,包括研究提前终止和高风险SVGs(伴有大量血栓或动脉瘤样变性)的排除。长期随访将澄清SVG PCI的早期优势是否随时间持续。
PROCTOR试验为日益增长的接受再次PCI的CABG术后患者群体的血运重建策略优化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参考文献: 鲁本·W·德温特,《既往CABG患者原生冠状动脉与大隐静脉桥血管PCI比较(PROCTOR):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2025年TCT会议,旧金山。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