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最新科学声明揭示了人体生物钟与心脏健康的关联。
时间至关重要。随着夏令时临近,美国心脏协会提醒我们,对身体内部时钟的规律性干扰不仅会导致睡眠紊乱,还可能引发心脏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开发方法确定个人内部时钟的同步状态,从而为睡眠、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提供个性化时间建议,"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撰写小组志愿者主席克里斯滕·克努特森博士向TODAY.com表示。该声明于2025年10月28日发布,汇集了心脏病与中风领域权威专家的共识。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人口健康系助理教授兼注册营养师科林·杰弗里·波普博士指出:"据我所知,这是首份直接探讨24小时昼夜节律并将其与运动、睡眠及饮食建议相关联的科学声明。"
什么是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人体约24小时循环的内部时钟,通过光线进行同步。克利夫兰诊所指出,当眼睛检测到光线后,会向大脑特定区域传递信号,该区域的基因控制着人体24小时周期。当内部时钟与行为不同步时,昼夜节律就会紊乱。例如,声明提到"夜猫子型"人群若在生物夜间被迫早起搭乘国际航班,身体状态将显著下降。波普强调:"公众需意识到内部时钟与外部环境失调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风险。常有患者向我咨询减重问题,他们饮食运动均正确却不见成效。"
昼夜节律如何影响心脏健康?
纽约西奈山医院心脏研究所心血管医学教授迪帕克·拉尔·巴特博士指出:"睡眠模式不良(如睡眠不足)正被确认为心血管疾病的明确风险因素。"克努特森补充道,生物钟调控着血压、心率等多项心脏功能,系统紊乱将损害这些关键指标。既往研究表明,正常血压在夜间休息状态会下降,若睡眠期间血压未能降至应有水平,则心脏病风险显著升高。但专家强调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时间表。"我无法制定通用计划,"克努特森坦言,"因为7点对墙上的钟表是7点,但对每个人的生物钟却未必相同。"
何时进食最健康?
克努特森建议,除非因工作或学业被迫早起,否则醒来后应尽快吃早餐。2023年研究显示,持续在早8点前吃早餐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她同时强调避免睡前进食:"计划睡觉前3-4小时用晚餐是避免日间过度进食的有效策略。"提前晚餐时间更符合人体昼夜节律,有利于代谢健康。2022年研究发现,晚餐饮食者热量消耗更慢且脂肪储存更多,晚食还与餐后饥饿感增强及满足感降低相关。
理想睡眠时间如何确定?
波普向患者询问的首个问题即是"你的睡眠/清醒周期如何?"他指出睡眠不足六小时及夜间进食(即使健康食品)都会削弱减重效果并损害健康。克努特森建议多数人应在"生物夜间"保证8小时睡眠。对非轮班工作者及无时差人群,通常对应晚上10点至午夜就寝。晨型人应早睡,夜猫子则可适当延后。但既往研究显示,无论睡眠时长如何,夜间晚睡者患2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及心脏病的风险更高。波普补充:"作为研究者和营养师,无论健康目标为何,我都建议避免晚食;若必须进食,应控制为小份餐食。"夜间是身体进入休息状态的时段,热量摄入应同步减少。
最佳运动时间?
"日间最佳运动时间尚未明确,且因人而异,"克努特森表示,"但务必在生物白天运动,避免夜间锻炼。"
如何预防昼夜节律紊乱?
专家建议聚焦睡眠时间与光照管理。巴特强调:"应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包括周末。"2023年研究显示,周末补觉或工作日/学习日作息差异会增加成人及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波普指出日间光照对同步生物钟至关重要:"晨间自然光能帮助内部时钟与外界同步,强化生物节律。"而电子设备会误导大脑误判清醒时间。巴特补充:"夜间接触手持设备的人工光源或深夜进食都会扰乱自然节律,应避免这两种行为。"
美国心脏协会声明指出,当前昼夜节律研究受限于实验室小规模研究。随着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24小时监测皮肤温度、心率等模式),未来研究或能证实生物钟紊乱不仅是疾病诱因更是直接病因。"我们希望该声明能凸显内部时钟的重要性,推动昼夜节律健康与医学研究进展,"克努特森总结道。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