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或紊乱睡眠可能损害认知健康
适度、规律的睡眠模式可能保护认知健康并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睡眠规律性与认知健康的复杂关系
尽管既往研究多关注睡眠时长等定量指标,近年研究开始聚焦每日睡眠模式的变化规律性。研究表明,稳定的睡眠模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全因死亡率,并对预防痴呆具有保护作用。但睡眠规律性对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或主观认知下降人群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人员对458名45-89岁自述存在认知或睡眠问题的参与者进行了为期7天的连续监测。通过佩戴三轴加速度计设备记录其非优势手活动数据,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这种蛋白对突触可塑性和认知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发现
研究显示睡眠规律性与整体认知功能呈显著线性关系:规律性越高,认知表现越好。但血清BDNF水平却呈现U型关联——中等规律性组BDNF浓度最高,而过度刻板或极度紊乱的睡眠模式均导致该因子水平下降。
研究意义
这一发现表明,过度僵化的作息模式可能削弱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研究团队强调,保持睡眠规律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或将成为未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Cao Y, Lee J, Seol J等. 睡眠规律性与认知功能相关,且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呈现倒U型关系. Sleep Med. 2025;134:106688.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