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溶栓治疗(TICI)分级标准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ICI) scale | Radiology Reference Article | Radiopaedia.org
澳大利亚英语医学/健康
2025-09-05 03:25:11阅读时长2分钟576字
脑梗死溶栓治疗(TICI)分级标准由Higashida等人于2003年提出,作为评估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反应的工具。在神经介入放射学领域,该标准常用于血管再通术后患者的评估。同多数治疗反应分级系统一样,该标准可预测患者预后。
分级标准
原始描述基于经血管造影观察的治疗后闭塞血管及远端分支影像:
- 0级:无灌注
- 1级:造影剂渗透但灌注极少
- 2级:部分灌注
- 2A级:仅部分充填(少于三分之二)整个血管供血区
- 2B级:整个预期血管供血区完全充填但充填速度慢于正常
- 3级:完全灌注
2013年Fugate等人的研究发现该标准在定义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同年三个协作组联合发布的共识文件推荐采用改良版分级标准,并将名称更改为改良脑梗死治疗(mTICI)评分,以更好反映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
相关评分
- 改良脑梗死治疗(mTICI)评分
- 扩展脑梗死治疗(eTICI)评分
参考文献
- Higashida R, Furlan A, Roberts H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溶栓试验设计与报告标准. Stroke. 2003;34(8):e109-37.
- Fugate J, Klunder A, Kallmes D. TICI的定义. AJNR 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 2013;34(9):1792-7.
- Zaidat O, Yoo A, Khatri P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共识声明. Stroke. 2013;44(9):2650-63.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