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报告关注儿童健康:超加工食品的危害——食品科学家解读相关研究MAHA report on children’s health highlights harms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 a food scientist explains the research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houstonchronicle.com美国 - 英语2025-08-23 22:54:22 - 阅读时长2分钟 - 723字
本文深入解读美国政府最新发布的MAHA报告,系统分析超加工食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通过梳理Nova食品分类体系,结合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揭示超加工食品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关联机制。文章同时探讨了食品工业加工工艺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丙烯醛)、包装微粒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等前沿科学发现,并客观评估了特殊医学用途超加工食品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政策改革面临的产业阻力。
儿童健康超加工食品慢性病防治营养失衡加工衍生毒素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认知衰退全食物饮食模式
MAHA报告关注儿童健康:超加工食品的危害——食品科学家解读相关研究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罗伯特·F·肯尼迪部长倡导的"让美国再次健康"(MAHA)运动,于2025年5月22日发布首份聚焦儿童慢性病防治的白宫报告。这份报告特别指出,美国儿童膳食中约70%、孕产妇膳食中50%为超加工食品,这构成重大健康隐患。本文特邀克莱门森大学食品科学家保罗·道森解析关键科学问题。

超加工食品的科学界定

1980年代巴西学者创立的Nova食品分类系统将食品分为四类:

  1. 未加工/最低程度加工食品:新鲜蔬果、肉类等天然食材
  2. 烹饪配料:盐、糖、植物油等基础调味品
  3. 加工食品:罐装蔬菜、奶酪等添加少量配料的食品
  4. 超加工食品:含氢化油、改性淀粉、增味剂等工业添加剂的食品,如薯片、汽水、冷冻快餐等

科学研究新发现

现有研究证实超加工食品与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认知衰退显著相关。其危害源于双重机制:

  1. 营养失衡:高添加糖(日均摄入超126g)、高钠(日均超3400mg)、高饱和脂肪与低纤维、低维生素形成鲜明对比
  2. 加工衍生毒素:高温加工产生丙烯醛等DNA损伤物质,食品包装微塑料污染改变肠道菌群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医学用途食品(如含缓释碳水化合物的糖尿病专用食品、低致敏婴儿配方奶粉)属于必要医疗手段,应区别对待。

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虽然2020-2025版《美国膳食指南》未直接提及超加工食品概念,但其倡导的"全食物饮食模式"与MAHA报告形成呼应。预计2025年8月发布的配套政策改革方案,将面临来自农业补贴体系(年均100亿美元行业支持)、食品供应链(70%加工食品依赖工业生产)和消费习惯(美国家庭63%的食品支出用于超加工食品)的三重阻力。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