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助力CRISPR递送,推动基因医学发展Nanostructures boost CRISPR delivery for genetic medicine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ww.news-medical.net美国 - 英语2025-09-04 03:43:41 - 阅读时长2分钟 - 935字
西北大学团队开发出脂质纳米颗粒球形核酸酸(LNP-SNAs)递送系统,可将CRISPR基因编辑工具递送效率提升三倍,毒性显著降低,成功实现皮肤细胞、白细胞、骨髓干细胞等多类型细胞的精准DNA修复,该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前研究阶段,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纳米结构CRISPR递送基因医学基因治疗新型递送系统细胞摄取效率基因编辑效率DNA修复成功率细胞毒性临床转化
纳米结构助力CRISPR递送,推动基因医学发展

纳米结构助力CRISPR递送系统突破

当CRISPR基因编辑工具成功递送至细胞核时,即可实现基因沉默、突变修复等治疗功能。但科学家至今未能找到高效安全的递送方式——病毒载体虽效率高却存在免疫风险,传统脂质纳米颗粒(LNP)虽安全性好却存在递送效率低、易困于细胞内体等缺陷。

西北大学化学团队研发的新型递送系统采用"DNA包裹出租车"设计:

  1. 核心装载:将Cas9酶、引导RNA和DNA修复模板三种CRISPR核心组件装载于脂质纳米颗粒内部
  2. 外层包裹:使用致密DNA链构建球形核酸酸(SNA)外壳,直径约50纳米

这种结构创新带来三重优势:

  • 靶向性:通过DNA链特定序列可编程定位特定器官和细胞类型
  • 穿透力:外层DNA与细胞表面受体高效结合,使细胞主动摄取递送载体
  • 安全性:致密外壳有效保护基因编辑工具不被降解

实验验证突破性进展

在多种人体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测试显示:

  • 细胞摄取效率提升300%(较新冠疫苗使用的传统LNP)
  • 基因编辑效率提升3倍
  • 精准DNA修复成功率提高60%
  • 细胞毒性显著降低

研究覆盖的细胞类型包括:

  • 皮肤细胞
  • 白细胞
  • 人类骨髓干细胞
  • 肾细胞

"只有极小部分CRISPR组件能突破细胞屏障,"项目负责人Chad A. Mirkin教授指出,"我们通过SNA结构最大化递送效率,使CRISPR能进入此前无法触及的细胞类型。"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

该技术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 Flashpoint Therapeutics公司正在进行 Merkel细胞癌的II期临床试验
  • 7种SNA疗法已进入人体试验
  • 研究团队正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体内模型验证系统

Mirkin教授强调:"CRISPR的潜力不亚于医学革命,但递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基因工具本身同等重要。我们将CRISPR与SNA两大技术结合,开创了基因治疗的新范式。"

这项研究获得美国空军科研办公室(FA9550-22-1-030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DMR-2428112)等机构资助,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DOI: 10.1073/pnas.2426094122)。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