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母体摄入膳食乳化剂会对后代肠道微生物群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微生物群的变化被认为会显著增加后代成年后患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和肥胖的风险。母体乳化剂摄入对后代健康的有害跨代效应,凸显了在人类中进一步研究早期童直接接触乳化剂影响的必要性。相关发现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乳化剂是常用于改善加工食品质地和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烘焙食品、冰淇淋以及部分粉末婴儿配方奶粉中。然而,人们对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知之甚少,尤其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
在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宿主互作实验室(INSERM下属单位)负责人、INSERM研究主任Benoit Chassaing的领导下,科学家让雌性小鼠在妊娠前10周、孕期及哺乳期持续接触常用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E466)和聚山梨酯80(E433))。随后,他们分析了这些从未摄入过乳化剂的直系后代的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结果显示,暴露于乳化剂的母鼠所生后代,从生命最初几周起肠道微生物群就出现显著变化——这一时期母体会通过密切接触传递部分微生物群。
这些变化包括鞭毛细菌数量增加(此类细菌可激活免疫系统并引发炎症反应),以及更多细菌与肠道黏膜异常接近。科学家观察到,这种细菌“侵入”导致肠道某些通道提前关闭;这些通道本应允许细菌碎片穿过黏膜,使免疫系统识别并建立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耐受性。在暴露于乳化剂的母鼠后代中,这些通道比未暴露母鼠后代关闭得更早,破坏了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间的沟通。成年后,这种破坏会导致免疫反应加剧和慢性炎症,显著增加患炎症性肠道疾病和肥胖的易感性。因此,该研究在小鼠中建立了早期微生物群改变(即使未直接摄入乳化剂)与长期肥胖及炎症性肠道疾病易感性增加之间的关联。
“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饮食如何影响后代健康,这至关重要。这些发现凸显了监管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必要性,尤其是在粉末婴儿配方奶粉中——这些产品常含此类添加剂,且在微生物群建立的关键时期被摄入。我们计划通过临床试验继续研究母婴微生物群传递,包括母体营养含或不含添加剂,以及婴儿直接通过配方奶粉接触这些物质的情况,”研究最后作者Benoit Chassaing评论道。
本研究获得了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启动资助和巩固资助的支持。
参考文献:Delaroque C, Rytter H, Bonazzi E, et al. 母体乳化剂摄入改变后代早期微生物群和杯状细胞功能,导致长期疾病易感性. Nat Commun. 2025;16(1):6954. doi: 10.1038/s41467-025-62397-3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