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长久以来与情绪、记忆甚至疗愈相关联,但近期研究表明,它可能还会影响一个出人意料的对象:我们体内及体表栖息的微生物。
动物与人类研究显示,特定类型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古典作品)能够以有益健康的方式调节微生物种群。本文将探讨音乐如何影响微生物组、科学家迄今的发现,以及为何莫扎特的作品在相关研究中频繁出现。
研究表明音乐与微生物的关系
中国科学家最早探索了音乐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播放莫扎特的《D大调长笛四重奏》显著提升了有益菌乳酸菌的水平,从而提高肠道酸度,使沙门氏菌更难存活。
另一项实验证实,进餐时播放背景音乐不仅能促进乳酸菌增长,还能减少有害菌数量。第三项研究将音乐与白噪音对比后发现,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可改善微生物平衡,而白噪音却会破坏这种平衡。
音乐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的观点看似奇特,但类似规律在其他场景中也得到印证。西班牙一项先导研究考察了音乐对认知衰退老人及健康志愿者口腔微生物组的影响,结果发现古典音乐降低了韦荣球菌和卟啉单胞菌的水平——这两种微生物与阿尔兹海默症及神经炎症密切相关。
音乐可能通过降低压力荷尔蒙并抑制炎症反应,创造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生物环境。但声波本身也可能直接作用于微生物活动。印度一项实验中,培养皿内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音乐产生反应,有趣的是重金属音乐对这些病原体的刺激作用最为强烈。
音乐在情绪之外的应用拓展
这些发现看似小众,但已在实际场景中接受检验。农业研究人员发现舒缓的旋律音乐能通过减压和抑制免疫反应促进牲畜生长及产奶量。
其潜力不仅限于动物领域。柏林一家污水处理厂甚至播放莫扎特的《魔笛》以增强微生物活性并提升废物处理效率,每年节省数万欧元。
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的"莫扎特效应"曾宣称聆听其音乐可提升空间推理能力。尽管关于提高智商的说法被夸大,研究者现认为该效应可能源于情绪投入与警觉状态的提升,这种状态继而可能同时支持认知表现与微生物平衡。
目前该领域研究仍在发展中。多数证据源于动物实验,人类临床试验仍有限且规模较小。但从实验室小鼠到养老院再到污水处理厂,跨场景结果的一致性使这一理论难以被忽视。
音乐显然影响大脑与身体,它或许也在塑造着影响消化、免疫及认知的微观生态系统。莫扎特音乐或许不能让人变聪明,但聆听它可能同时支持你的情绪状态与微生物健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