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知衰退?7项主要症状与体征
认知衰退是正常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而加速的认知衰退则具有病理性特征。由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强弱差异显著,正常与加速认知衰退的界限往往难以界定。痴呆症并非正常衰老现象(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2020)。
病理性的年龄相关认知衰退
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认知衰退和痴呆属于病理性范畴,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修订版),被归类为轻度神经认知障碍和主要神经认知障碍。主要神经认知障碍即为痴呆症,"痴呆"这一术语已被"主要神经认知障碍"所替代作为诊断名称,而"轻度认知障碍"(MCI)则在临床和研究中用于描述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处于正常认知功能和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但尚未出现痴呆症状。MCI患者会出现显著的认知症状,可通过个体主观感受或家人观察发现,并能在一项或多项认知领域检测到客观损害。症状轻微且不必然影响基本日常功能(Petersen等,2018)。
MCI诊断并不必然发展为痴呆症。在部分案例中,症状可能不会进展甚至可能改善(Li等,2014)。约10%-15%的MCI病例每年会发展为痴呆症,显著高于非MCI人群的1%-2%年转化率(Li等,2004)。
MCI的典型表现包括:
- 记忆增强型健忘(Mayo诊所,2023)
如忘记与邻居约定的午餐日期
- 药物管理困难(Weir,2019)
如糖尿病患者难以坚持餐前监测血糖并计算胰岛素剂量
- 财务管理障碍(Bangen等,2010)
如在金钱计算、支出决策中出现困难
- 日常活动效率下降(Hugo & Ganguli,2014)
如准备每周餐食清单所需时间显著增加
- 空间导航障碍(Mayo诊所,2023)
如在熟悉的超市或城市中迷路
- 目标导向行为受损(Hugo & Ganguli,2014)
如被干扰时难以完成家务,或在用餐时跟不上对话
- 情绪显著变化(Mayo诊所,2023)
如出现持续悲伤、兴趣丧失、焦虑加剧或易怒
判断认知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可通过以下标准:
- 超出同龄人群预期的日常波动
- 显著异于同龄人的表现
主要神经认知障碍
当认知衰退严重到干扰社交或工作功能时即可诊断为重大神经认知障碍,其特征为认知功能进行性、持续性减退,符合痴呆症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2022)研究,四类主要痴呆症及其病理特征:
- 阿尔茨海默病
由神经元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内tau蛋白缠结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损伤导致供血、供氧及营养不足
- 额颞叶痴呆
额叶和颞叶神经元死亡导致脑叶萎缩(约60%病例发病年龄45-60岁)
- 路易体痴呆
皮层出现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的路易体
如对观察到的症状存在疑虑,建议完成阿尔茨海默协会提供的[10项早期痴呆症筛查表](
认知衰退的12项风险因素
识别风险因素对预防和延缓认知衰退具有重要意义。《柳叶刀》委员会(Livingston等,2020)系统分析确认以下12项可干预风险因素:
- 教育程度低
- 高血压
- 听力损伤
- 吸烟
- 肥胖
- 抑郁症
- 缺乏运动
- 糖尿病
- 社交匮乏
- 过量饮酒
- 创伤性脑损伤
- 空气污染
认知衰退风险防控需贯穿生命全程:儿童期接受高等教育、持续学习可降低风险(Livingston等,2020);中年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高BMI会增加晚年痴呆风险(Hugo & Ganguli,2018)。
认知衰退随年龄变化的5个实例
正常认知老化过程中,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能力和空间认知会出现生理性衰退(Murman,2015)。典型特征表现为晶体智力持续发展至约60岁,而流体智力自成年后持续下降(Salthouse,2019)。
正常认知老化实例:
- 自发记忆提取困难
无视觉提示时回忆购物清单困难(Harada等,2013)
- 来源记忆障碍
难以回忆信息获取来源(如来自朋友、社交媒体或报纸)(Harada等,2013)
- 前瞻记忆减退
难以记住按时服药(Harada等,2013)
- 视觉处理速度下降
寻找药品或驾驶时阅读路标所需时间增加(Owsley,2011)
- 工作记忆容量缩小
统筹规划多道菜肴的烹饪出现困难(Glisky,2007)
5项认知评估工具
确诊MCI需要结合多项评估:
-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测量定向力、记忆力等5个认知领域,但低教育人群诊断准确性较低(Custodio等,2017)
- 记忆改变测试
通过时间定向、语义记忆等5个维度区分健康老人、MCI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Rami等,2010)
- 钟表绘制测试
通过绘制"11点10分"钟面评估计划、抽象思维等能力,早期认知衰退检出率高(Aprahamian等,2009)
- 布里斯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评估20项日常活动的照护者报告量表(Bucks等,1996)
- 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
量化患者和照护者的抑郁症状报告(Alexopoulos等,1988)
预防认知衰退的10项建议
《柳叶刀》委员会(Livingston等,2020)研究表明,40%的痴呆症可通过防控以下风险因素预防:
- 保持社交互动
50岁后高频社交显著改善晚年认知功能,60岁社交可降低痴呆风险
- 佩戴助听器
定期检查听力,未纠正的听力损失会增加痴呆风险
- 头部保护
创伤性脑损伤次数与痴呆风险呈正相关
- 血压控制
维持收缩压<120 mmHg
- 规律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中年期痴呆风险
- 维持BMI<30
中年减重可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
- 改善心血管健康
综合管理血糖、胆固醇、血压等指标
- 限制酒精摄入
每周酒精摄入<21单位(1单位约含8g纯酒精)
- 戒烟
晚年戒烟仍可降低痴呆风险
- 保障睡眠质量
通过睡眠卫生改善和睡眠呼吸暂停治疗提升睡眠质量
认知衰退的可逆性研究
研究表明约18%-48%的MCI患者可恢复至正常认知水平(Overton等,2023)。恢复预测因素包括:单一认知领域受损、共同居住状态、适度饮酒、较低BMI及确诊时年龄较大(Sachdev等,2013)。
戴尔·布雷德森(2017)提出的认知衰退逆转方案包含45岁起进行包含认知测试、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的"认知体检",但其有效性受到《柳叶刀》(Hellmuth,2020)的质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