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人们解读他人面部表情的方式可能成为痴呆症的早期预警信号。研究发现,某些患者会将中性或负面表情误判为笑容——识别出本不存在的幸福感。
2017年的研究显示,即便认知功能出现轻微下降,识别面部情绪的能力也会减弱。这种误判现象在负向情绪(如愤怒、恐惧和厌恶)上最为显著,而幸福感则是最顽固的误判对象。
来自英国和以色列的研究团队招募了665名18-89岁的参与者进行实验。他们被要求识别计算机生成面孔的情绪,同时接受脑部MRI扫描并测试认知衰退和抑郁症状。
老年群体更倾向于将模棱两可的面孔标记为快乐,而年轻组别则更容易识别出负向情绪。脑部扫描显示,这种"积极偏差"与负责记忆和情绪处理的海马体、杏仁核的灰质减少有关。
《神经科学杂志》刊发的研究指出,这种偏差与抑郁症状无关,但会影响思维和记忆测试表现。特拉维夫大学首席科学家诺姆·沃尔佩博士表示:"我们正在探索这些发现与早期认知衰退患者的关系,特别是那些表现出冷漠症状的人群——这通常是痴呆症的另一早期信号。"
研究团队强调,虽然实验显示积极偏差可能反映神经退行性变化,但需要纵向研究来确认其预测作用。此前德国科学家已发现,嗅觉减退可能是痴呆症的首个警告信号。
早期痴呆症状包括:记忆问题(近期事件遗忘、物品错放)、混乱(方向感丧失)、沟通障碍(找词困难)、注意力下降、判断力减退等。随着疾病发展可能出现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幻觉现象。
研究团队提醒,现有研究仅基于单一时点的数据,未能追踪受试者脑功能随年龄变化的过程,需要更多研究验证积极偏差与痴呆症的关联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