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PDF) Diagnostic marke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academia.edu英国 - 英语2025-09-12 01:06:48 - 阅读时长2分钟 - 679字
本文系统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类心脏生物标志物,重点阐述了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K-MB等传统标志物及新型标志物如H-FABP、MMPs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具有最高诊断特异性,联合使用多指标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为临床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心脏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多指标联合检测健康早期诊断风险评估治疗策略患者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症状发作最初数小时内死亡风险最高,因此早期诊断心脏缺血对患者管理至关重要。对胸痛患者的错误诊断常导致无AMI患者被不必要收治,反之亦然。除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心电图(ECG)和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对急性缺血早期诊断具有核心价值。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AMI诊断中经历了重要演变:从早期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到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当前,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的免疫测定法显著提升了诊断特异性,其测量具有完全心脏特异性,可量化梗死范围,且诊断效能优于CK-MB。特别是cTnT检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风险分层中显示出关键价值,与入院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联合使用可实现全面风险评估。

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B型利钠肽(BNP)、copep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肌钙蛋白联用可进一步提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的敏感性。研究显示,cTnI在症状发作7.4-14小时的患者中特异性达91.9%,显著高于CK-MB的85.6%。在再灌注治疗组中,cTnT相对升高幅度大于CK-MB,证实其在早期检测和监测溶栓后心肌再灌注中的优势。

多指标联合检测策略正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方向:通过联合cTnI、H-FABP、MYO、CK-MB等生物标志物,结合心电图和临床评估,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风险预测能力。这种综合方法不仅能优化患者分流管理,还可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