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术改善心房颤动患者心血管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术可缓解心房颤动(AF)症状并减少复发。然而针对不同不可改变的复发风险因素(NMRRF)患者群体,其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效果研究仍有限。本研究对CABANA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事后亚组分析,评估导管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在不同NMRRF数量患者中的疗效差异。
研究纳入2185例有卒中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中位年龄67.0岁,男性62.8%),按NMRRF数量分为<3项(67.2%)和≥3项(32.8%)组。4项NMRRF包括:房颤持续时间>1年、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房颤、年龄>65岁、女性。消融组1100例(50.3%),药物组1085例(49.7%)。药物组初始使用心室率控制药物,控制失败后转为节律控制药物。
主要终点为死亡、致残性卒中、严重出血或心脏骤停复合事件。结果显示:
- 对于NMRRF<3项患者,消融组主要终点风险显著降低(调整风险比[AHR] 0.59,95%CI 0.41-0.86,P=0.003)
- NMRRF≥3项患者未见显著差异
- 消融术对全因死亡率无影响,但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 NMRRF<3项组(AHR 0.46,95%CI 0.40-0.52)
- NMRRF≥3项组(AHR 0.58,95%CI 0.49-0.69)
- 所有NMRRF分组中症状频率相关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 NMRRF<3项组(-1.63,95%CI -2.18至-1.07)
- NMRRF≥3项组(-1.15,95%CI -1.98至-0.31)
研究提示,对NMRRF<3项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较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血管预后。该发现支持基于患者风险特征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未来需进一步验证结果并探索潜在机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