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荧光分子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Vshivkova/Shutterstock)
根据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临床试验,心肌梗死后不久接受干细胞输注的患者,比接受标准护理的患者更不易发展为心力衰竭。这一发现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干细胞可帮助心脏自我修复。
心肌梗死后,心肌会永久受损并减弱,通常导致心力衰竭——即心脏无法泵出足够血液以满足身体需求。目前,除心脏移植或植入心脏泵外,尚无治疗方法能恢复心脏功能。
作为潜在解决方案,研究人员转向干细胞,因其具有转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独特能力。但先前研究结果参差不齐。例如,2020年一项涉及375人的试验发现,骨髓来源的细胞(包括发育为血细胞的干细胞)在降低死亡风险方面并未显著优于标准护理,如心脏康复计划及降压、抗凝或降胆固醇药物。
伊朗设拉子大学的阿明·阿塔尔及其团队采取了新策略:使用可分化为软骨和脂肪等结构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这类干细胞还能释放减少炎症并促进周围组织再生的分子。研究团队从脐带血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在136名患者的首次心肌梗死后3至7天内将其输注至心脏。阿塔尔解释,虽然干细胞可取自患者自身脂肪或骨组织,但培养足够剂量需耗时约一个月;而脐带血来源使治疗得以提前实施,可能增强疗效。另有260名患者在首次心肌梗死后仅接受标准护理作为对照组。
三年随访结果显示,接受干细胞疗法的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风险平均降低57%,因该病症住院的风险降低78%。同时,他们的心脏泵血功能显著改善,表明治疗有效促进受损心脏组织再生。阿塔尔表示:“这是重大突破。”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希娜·乔德里指出,尽管疗法未降低研究期内的死亡风险,但住院率下降意义重大——“心力衰竭是美国住院的首要原因”。
然而,乔德里强调,80%的受试者为男性,而女性在心肌梗死后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疗法对女性的效果尚不明确。不过阿塔尔团队在后续分析中未发现性别差异。研究对象仅限于18至65岁的年轻成年人,乔德里补充道:“需细分年龄组数据,因年轻患者天生再生能力更强,心脏损伤恢复效果更好。”
这些结果是有史以来最确凿的证据,表明干细胞可助力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修复。但乔德里提醒,该疗法无法完全治愈心脏:“地球上尚无药物或疗法能替代丢失的心肌细胞,这才是该领域的真正变革点。”尽管如此,她认为,“所有研究正不断深化我们对心脏再生机制的理解及实现路径”。
期刊参考:《英国医学杂志》 DOI: 10.1136/bmj-2024-083382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