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响应延迟的因素研究Factors contributing to delay in responding to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ajconline.org美国 - 英语2025-09-12 23:59:48 - 阅读时长2分钟 - 614字
本研究对100例疑似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医延迟时间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对症状来源的认知偏差和他人干预对延迟时间具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50%患者在症状出现3.9小时内就医,但12%的延迟病例与医生误判直接相关。研究首次揭示否认心理与症状转移之间的关联性,证实亲属干预效果弱于陌生人的社会支持作用,为提升心梗急救效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就医延迟时间症状认知第三方干预医生误判否认防御机制健康救治时效急救教育医疗响应机制
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响应延迟的因素研究

摘要

本研究对100例随机选择的疑似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医延迟时间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包括:

  1. 私人病房与普通病房患者的就医延迟时间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冠心病症状出现后患者通常能及时就医,但5-6小时的延迟者可能发展为48小时以上的极端延迟,就医半数时间(中位数)为3.9小时。
  2. 延迟时间与年龄、性别、既往心梗史、社会经济评分及初始症状无显著关联。
  3. 主观症状严重程度与延迟时间呈负相关,但通过Peel评分测定的客观病情严重程度与延迟时间无关。
  4. 症状归因与延迟时间显著相关:能准确认知心脏病因的患者就医更及时,而将病因转移至其他器官系统的患者延迟最久,单纯排除心脏病因认知者延迟时间最长。
  5. 第三方干预对就医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成员是主要决策者,但配偶干预效果弱于朋友或同事,非亲属关系者(非工作关联)的社会支持效果最佳。
  6. 12%的就医延迟直接源于医生误判。医生常将症状归咎其他器官或轻描淡写为心绞痛,而未能及时转诊至医院。
  7. 否认防御机制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虽然否认程度与延迟时间无直接关联,但存在显著症状转移的重度否认者通常需要他人敦促才会就医,而轻度否认者能自主识别心脏病因并主动求医。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决策的心理社会因素,强调症状认知偏差、社会支持网络及医疗专业判断对救治时效的多重影响。这些发现对优化心梗急救教育方案、改进社区医疗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