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脑)
最后修订:Rohit Sharma 于2025年8月19日
该征象又称Gács征,是脑非增强CT检查中显示大脑中动脉(MCA)腔内血栓导致的局限性高密度影。这是大脑中动脉梗死最早出现的影像学征象,通常在发病后90分钟即可观察到。类似的征象还包括大脑中动脉点征和基底动脉高密度征。
病理机制
该征象源于来自心脏或动脉系统的红细胞血栓栓塞。血栓的高密度主要由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引起,通常堵塞在大脑中动脉近端。相比之下,白色血栓(血红蛋白含量较低)通常栓塞在M1或M2段,且在非增强CT上难以观察。
诊断效能
CT检查对该征象的敏感性约为30%,但特异性高达90%。
影像学特征
CT检查
高密度血栓通常阻塞大脑中动脉近端,可能延伸至颈内动脉末端。薄层扫描有助于避免容积效应。CT血管造影(CTA)可显示典型强化现象,延迟期CTA可评估血栓长度。
MRI检查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对大脑中动脉血栓高度敏感(参见磁敏感血管征),可显示血栓远端的栓塞灶。
治疗与预后
红色血栓易碎,对溶栓和血管内取栓术均有良好反应。近端球囊阻断可防止远端栓塞。治疗效果受血栓长度影响显著。
学术史
该征象由匈牙利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Gyula Gács(活跃于2024年)于1983年首次描述。其初始病例系列主要包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因此匈牙利医学界常称该征象为"Gács征"。
鉴别诊断
-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导致MCA高密度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脑血管高密度影
- 脑梗死慢性期:MCA与颞叶对比增强现象
视频演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