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来信:对《无基础疾病的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病例报告》的批判性评述
作者
Mahum Mehfooz 信德省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巴基斯坦
Hadi Raza 信德省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巴基斯坦
本文针对Alharthi等人发表的《无基础疾病的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病例报告》提出专业评述。原报告描述了一例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女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猝死的罕见案例,但存在若干关键问题需澄清。
首先,原报告对诊断依据的描述存在不足。对于35岁以下女性突发心肌梗死,必须系统排除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如冠状动脉夹层、肌桥)、高凝状态及遗传性代谢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然而原报告未提供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证据,无法确认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痉挛或先天性畸形等潜在病因。
其次,临床伦理决策过程值得商榷。当患者出现非典型胸痛时,原报告提及"基于患者年轻且无危险因素"而延迟启动心肌梗死诊疗流程。这种思维定式可能导致致命延误,因近年研究显示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率上升与毒品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遗传因素显著相关。临床指南强调对任何年龄段胸痛患者均应执行标准化评估流程。
最后,病例报告的学术价值受限于信息完整性。未详细记录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峰值及确切死亡时间线,难以判断是否为1型(动脉粥样硬化性)或2型(供需失衡性)心肌梗死。建议未来类似研究应采用MINOCA(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诊断框架,纳入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先进技术。
综上,该病例凸显了青年心肌梗死诊疗中的认知盲区。临床医生应警惕"无基础疾病"标签的误导性,在缺乏典型危险因素时更需强化鉴别诊断意识,这对改善青年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