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
- 定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脑部疾病,导致记忆丧失和认知能力衰退,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 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丧失)和非认知症状(如抑郁、行为改变、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记忆丧失通常是首发症状。
- 病理学:疾病病理特征包括脑内淀粉样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连接丧失,病程从轻度进展至中度及重度,伴随认知和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临床概述
- 诊断标准(DSM-IV):
A1. 记忆障碍;
A2. 至少存在以下一项: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执行功能障碍;
B. 认知缺陷导致显著社会或职业功能损伤;
C. 认知障碍不单独发生于谵妄过程中。
- 诊断分级:
- 确诊:尸检确诊;
- 可能:无其他病因的临床最高诊断;
- 可疑:符合痴呆标准但存在其他可能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脑血管病)。
病理机制
- β淀粉样蛋白:作为跨膜蛋白(APP)的蛋白水解副产物,沉积于脑膜和脑血管周围及灰质中。
- TAU蛋白假说:神经原纤维缠结在海马体最先出现,随后扩展至大脑皮层。
- 自由基假说:氧化应激可能参与疾病进程。
疾病分期
- 轻度:健忘、近期记忆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受损。
- 中度:认知缺陷进展、行为及精神症状出现(如激越)。
- 重度:需要协助穿衣、进食、洗澡,睡眠模式改变,行为症状显著。
- 极重度:卧床不起、失禁、无语言能力、基本运动技能丧失。
合并症与治疗
- 癫痫:约10-20%患者出现无诱因癫痫,早发或家族性病例更为常见。
- 抑郁(DSM-4标准):需满足以下症状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社会孤立、食欲/睡眠障碍、激越、疲劳、无价值感、自杀意念。
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因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低被优先使用。
- 鉴别诊断:
- 路易体痴呆:认知波动、帕金森样症状、早期视觉幻觉;
- 血管性痴呆:阶梯式恶化、局灶性神经体征;
- 正常压力脑积水:痴呆、步态失调、尿失禁三联征;
- 额颞叶痴呆:人格改变先于记忆丧失,40%具家族性。
药物治疗
- 胆碱酯酶抑制剂:
- 多奈哌齐(6-10mg/日);
- 卡巴拉汀(6-12mg/日);
- 加兰他敏(8-24mg/日);
-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 美金刚(10-20mg/日),用于中重度患者,通过调节NMDA受体活性改善认知功能。
风险与预后
- 死亡原因: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风险增加。
- 注意事项: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可能增加卒中及死亡风险,需谨慎使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