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守护大脑健康?赶紧把高盐饮食减下来!
近期,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揭示了高盐饮食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潜在危害。研究人员将实验小鼠分为普通饮食和高盐饮食两组,一段时间后发现,高盐饮食组小鼠大脑皮质中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比例明显增加,在对学习和记忆起关键作用的海马区,这种异常蛋白的比例也显著升高。Tau蛋白病变和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病变之一,高盐饮食组小鼠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表现低下。虽然实验中的盐摄入量远高于人类日常水平,但我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约10.5克,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成人每日低于5克的推荐值,这提示我们要警惕高盐饮食的长期风险。
高盐饮食为何会给大脑造成“隐形损伤”?
Tau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标志之一,其异常磷酸化会损害神经元连接,影响学习与记忆功能。高盐饮食加剧Tau蛋白病变的机制如下:
- 肠道菌群失衡:过量盐分会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促使肠道释放促炎因子,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
- “清洁通道”受阻: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干扰大脑淋巴系统等“清洁通道”的正常功能,降低对异常Tau蛋白的清除能力。
- 间接加剧病变:高盐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等血管损伤问题,间接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大脑在长期高盐环境下逐渐积累认知损伤风险。
中国居民“盐值”超标,健康拉响警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低于5克,但实际摄入量接近推荐值的两倍。高盐的危害不仅体现在高血压等显性疾病上,更会对大脑健康造成“隐形伤害”。日常饮食中,咸鱼、腌制品、方便面等“隐形盐”来源容易被忽视,甜饮料、挂面等加工食品也可能含有较高钠含量。例如,100克挂面通常含盐约1.5克,一瓶500毫升甜饮料可能含盐0.5克以上。专家建议,大家可以使用限盐勺,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选择天然调味料,同时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主动识别“隐形盐”。
从实验室到生活,减盐守护大脑健康!
虽然当前研究基于小鼠模型,但为人类预防认知衰退指明了方向。研究团队表示,即使无法达到最低盐摄入标准,适度减盐也能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将每日盐摄入从10克降至7克,可能显著降低Tau蛋白异常积累的风险。维持血管健康(如控制血压)也能进一步减少神经损伤。个人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记忆测试、迷宫游戏等认知功能自测,关注大脑状态,并结合规律运动、地中海饮食等综合干预措施,形成预防认知衰退的健康生活方式。未来,科学家计划开展人类临床试验,探索减盐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潜在益处。 这项研究首次将高盐饮食与Tau蛋白病变直接关联,为认知健康提供了可干预的饮食方向。尽管实验条件与人类存在差异,但警示意义不容忽视,长期过量摄入盐分可能成为“沉默的脑损伤加速器”。我们应正视减盐的重要性,通过调整日常饮食和健康监测,主动降低认知衰退风险。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针对高盐饮食的精准防控策略有望改善老年群体的脑健康水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